举重论坛

首页 » 种类 » 常识 » 全红婵家庭贫困,靠什么学习跳水,经济不够
TUhjnbcbe - 2023/7/8 20:52:00

问这个问题的人显然都是门外汉,不懂我们博大精深的体育文化。

全红婵这个事情,我不敢去看,不是说逃避,而是看了也于事无补,更多的“全红婵”并不会因为得到跳水冠*就能够摆脱家庭贫困的。

如若不是全红婵这次得了跳水冠*,恐怕她的老家不会一夜铺好水泥路。她甚至也不会得到采访的机会,自然也就不可能说出那句令人心痛的话:“我跳水就是为了给母亲治病!”

全红婵很贫困,像全红婵这样的家庭我相信还有很多,一场大病,那些“全红婵”们,可没有得冠*的机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全红婵以14岁的年纪,得到这个金牌,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我站在全红婵个人的角度去想,她的童年又何尝不是辛苦的?在这个年纪,她承受了太多。

而这,就是支持全红婵学习跳水的举国体制。

一、举国搞体育,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以在东京奥运会上赢得了女子49公斤级举重比赛金牌,并打破了三项奥运会记录的侯志慧为例。

侯志慧从12岁开始就每周训练六天,每年只有几天时间不在体育馆,她一直在为一个目标发奋努力,那就是举起两倍于自己体重的重量。

七月份,侯志慧付出多年见不到家人、承受着几乎不间断的疼痛,终于得到了回报。侯志慧赢得了女子举重49公斤级奥运金牌,并打破了三项奥运记录,值得我们骄傲。

而我们的体育模式,生根于速联模式。靠选拔将数万名儿童物色出来,送进多所政府经办的体育学校进行全日制训练。

为了最大限度地拿金牌,我们会把重点放在那些欧美资金不足的不太知名的项目上,或者那些有多枚奥运金牌的项目上。

我大概算了一下,我们自年以来赢得的奥运金牌总数有75%都来自六个体育项目,它们分别是:乒乓球、射击、跳水、羽毛球、体操和举重。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金牌由女子冠*获得,参加东京奥运会的代表团中有70%是女性。

而全红婵的跳水冠*,则在此列。

年参加里约热内卢的举重队领队李浩曾说过:“这个体系是非常高效的。”

一个奥运冠*的付出,背后往往是成千上万的孩子从小全日制训练,退役后往往也是伤病百出。在经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不愿意孩子遭受这份罪。

以全红婵为例,在采访中全红婵甚至都不知道“性格”是什么意思,多次念错;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待这个现象,何尝不是一种辛酸?

14岁的年纪取得了莫大的荣耀,但也承受了莫大的付出和苦难。

而这些运动员们,大部分的受教育程度低,身体受了伤害,在体育系统之外很难有其他就业前景。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好处非常明显,我们在金牌上能够拿得更多,取得更好的成绩;但背后同样也有付出和艰辛,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忘却。

像全红婵这样的贫困家庭,学习跳水,是包吃包住的,也是全日制的。就跟读书一样,只不过全红婵每天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跳得更好。

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农村来的孩子或者家庭条件稍微不是那么好的孩子,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更强。

全红婵就在此列。

在得到冠*记者采访时,耿直的全红婵说:“我得冠*就是为了给妈妈治病。”

全红婵的妈妈得病十几年无人问津,在全红婵得到冠*的那一刻,我们好像爆发出了一种莫名的力量,看望、网红打卡直播,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不及时”吗?

或者说,这样的力量,能够挽救多少“全红婵”?

当然了,好处也有不少;全红婵个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尽管还有更多这样的孩子。

跳水和体操运动员可以分享代言,还可以获得广告商们的巨大收益,这一点是全红婵一个很好的赚钱养家的机会,趁着热点还在,趁着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红婵家庭贫困,靠什么学习跳水,经济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