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学校品牌管理》杂志
年6月刊“教育策划”栏目
责编:范帆
云顶之上,梦想在飞翔
厦门市云顶学校追梦记
本刊记者
田晓栋
学校为何要创建品牌?创建品牌能否改变学校命运?这将给师生带来什么影响?福建省厦门市云顶学校(以下简称“云顶学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创建品牌,办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学校,就是为把更多的孩子托举到更高的平台!
主张“生态教育”,有理念,有行动
云顶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年8月的厦门市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年9月,这所学校由民办转为公办,并因坐落于云顶岩下而更名。年4月,本刊记者漫步校园,就像走进了藏在闹市里的世外桃源,满眼都是生态的绿色。据介绍,这里种植了近百种苗木花卉点缀,还有一方充满诗意的智慧农园,可以开展土培、基质栽培和水培等“生态+科技”种植实践活动。
现任校长曾绍峰于年2月到岗,抓住了学校成为思明区新基础教育生态圈研究校的契机,大力倡导与实施“生态教育”。在他看来,“生态教育”就是强调协调、创新、共享、绿色、开放的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为此,他带领团队重新规划校园环境,创设更有益于生命成长的生态环境,并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文化。在“生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云顶学校逐渐走上品牌发展之路,有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注入“冠*梦想”,有信心,有底气
“我们始终为爱奔跑,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曾绍峰告诉本刊记者,这里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飞翔的梦想,校歌就以《飞翔的梦想》为题。其中,注入“冠*梦想”是云顶学校品牌发展的关键一步。校园里还有两个与冠*相关的运动馆,一个是以女排前国手何云舒为教练的排球馆,另一个是以奥运举重冠*林清峰命名的举重馆,目的均是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在此中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和自信心,获得充分成长。
年1月,云顶学校聘请奥运冠*林清峰为校举重队顾问,并落成林清峰举重馆(厦门市举重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校举重队参加厦门市中小学生举重锦标赛,连续三年蝉联男、女团体冠*;年代表思明区出战第二十届厦门市运动会,荣获团体第一名。而厦门市排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也顺利落户云顶学校,由国家前女排何云舒率领的校女排队代表思明区出战第二十届厦门市运动会,年7月还将代表厦门市参加福建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
“女排精神点燃了学生对梦想的渴望和追求,举重运动更是在重压之下,磨砺了学生的精神与意志”,曾绍峰带领团队开展排球、举重、篮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体育舞蹈、健美操等体育项目,不但用“冠*梦想”激励学生成长,还培养了学生吃苦坚韧、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品质。这直接推动云顶学校取得新的突破,在省、市、区级体育比赛中荣获佳绩,既提升了办学知名度与美誉度,也使学生更自信、更阳光。
感激“关爱之心”,有奉献,有传递
在云顶学校的校史馆里,一块块展板、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了学校从薄弱到优质的蜕变历程。本刊记者看到,这一路都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
曾绍峰表示,云顶学校非常注重发挥教师的奉献精神和关爱精神。每天中午,中学部学生全部留校,在教师的陪伴下自习、休息。教师们数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而每到过年,云顶学校领导班子和*员代表都会慰问贫困家庭学生,让这些家庭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曾绍峰说:“我们是一所在关爱中成长起来的学校,关爱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在接受社会各界关爱的同时,云顶学校把关爱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并付诸于行动。年3月,云顶学校专门成立“云顶小义工志愿服务团”,帮助与鼓励学生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年底,云顶学校的兰芳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她恰是云顶小义工志愿服务团团长。13岁的她,在父亲受伤、家庭贫穷的情况下,主动帮助母亲分担家务,给玩偶缝眼睛贴补家用。她还和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建设美丽社区、美丽城市做贡献。学生在“智慧农园”探寻种植奥妙时,也将义卖果蔬的收入捐赠给福利组织。像这样的接力,让云顶学校的学生拥有了美丽的心灵。
结出“胜利果实”,有传奇,有故事
近年,云顶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较快,把大批学生托举到更高的平台,让他们踏上了崭新的人生道路。年中考,云顶学校有多名学生参加。其中,80余名学生升读市内一级高中,20余名学生考上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等传统名校。更振奋人心的是,云顶学校届毕业生陈彦哲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届毕业生温海林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这些成绩既是教师辛勤汗水的结晶,也是学生自觉成长的果实。
据介绍,陈彦哲出身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升初时,他被派入云顶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入强手如云的双十中学。高中三年,他像是坐上一架直升飞机,成绩提升更快。他曾和学弟学妹讲述,这一切都和云顶学校为他打下扎实的基础密不可分。
陈彦哲是云顶学校众多优秀学生的一个代表,一个从未参加过校外补课却能考上清华大学的孩子。对云顶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学校的学习环境远比家中优越。大多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更没有条件送孩子到校外补课。虽然云顶学校每天都有“清校”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按时离开教室,但是很多教师不忍心“驱赶”。因此,曾绍峰要求每名教师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课堂上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云顶学校开设了“云顶讲堂”,聘请专家学者开讲;制定“两人抬轿、三人共舞”成长计划,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特聘外校专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与新教师结为师徒,指点迷津;举办“云顶杯”课堂教学大赛,全学科、全方位地调动教师参与,磨炼其教学技能。
“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品行端正、多元成才”,这是云顶学校的培养目标。曾绍峰表示,很多孩子值得等待,等待才能遇见花开,但这种等待并不是被动的“守株待兔”,教师应投入情感、付出时间,去触动孩子的心。云顶学校的品牌创建与时俱进,一路陪伴一路爱,一路长情一路歌!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