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央行原央行周小川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发表了“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周小川首先澄清了关于数字货币的三个误解:
一是中国的数字货币要替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二是把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密切挂钩;
三是DECP和e-CNY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
“数字货币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数字货币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和人民币跨境使用,但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DECP是一种双层系统,由商业银行、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大家都是在一条船上。”周小川表示。
周小川还对数字货币的可控匿名发表了看法,周小川认为,支付系统必然要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恐、反*品和反跨境*博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中国DECP明确提出的概念叫可控匿名,从可控匿名本身来讲它也并不是一个数学上能够精确定位的点,但是它表达的意思就是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品交易,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可以再深入的研究这个平衡点究竟在哪,但也不要拿这个事有意或者刻意地贬低或者攻击DECP的进程。”
以下为周小川发言全文:
各位来宾,与会代表,上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刚才听了邱勇校长、张晓慧院长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今年是清华大学周年华诞,国家领导人亲自对清华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并寄予厚望。在这样的情境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及主办的全球金融论坛也是越办越好。今天,我想讲一个学术问题,讲一讲“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
这个题目前一段时间已经讨论很多了,而且确实也是*中央国务院都明确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