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嘉懿弘文
编辑
袁畅
00年3月到4月,A股大幅调整的时候,我们见到了谢治宇。
本以为这样的市场中,基金经理的身上多少会看得见“负荷”的压力:比如头发更乱了、眼睛更多血丝、或是脸色更加疲惫?
但谢治宇的身上一丝疲惫感也没有。他是下午3点收盘后从办公室赶过来的,帘子一挑就闪身进来,热情的握手,坐下,开始对话。
他比想象中清瘦,比想象中沉稳,比想象中还要欣然一点——鉴于当天A股整体大跌,我们算见识了谢治宇对市场波动的“漠视”的功夫。
和他的对话非常有趣,他以独有的语速语调,缓缓道来自己过去几年的投资经历,谈他认为股市的奇妙之处,谈市场共识中的担忧,以及他为什么不担忧。
他有时候似乎是“研究者”角色,会拿出实操市场案例和数据来阐述观点,讨论投资中“很好玩(很重要)的话题”。
但有时候,他又接近于“指挥员”角色,坦诚当初管理数百亿的巨额资金的体会,以及为什么只能“加仓一次、减仓一次”战略决策和部署,以及如今管理亿资金的考验和应对。
稳定如谢治宇,有时也会坦诚的承认,投资中压力过大时,会在办公室喊两嗓子,“我们其他同事也是这样,喊过了,压力就宣泄了,后续承压能力就更强些。”
投资金句:
1、估值没意义这句话,在我看来肯定不能算完全对。
、我既不说我不希望去人多的地方,也不会说我希望去人多的地方。反正他们是他们,我是我。
3、投资永远都是在平衡,虽然很难,但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又安全又能赚到超额收益的事。
4、我不相信什么永续增长,这世界上没有多少可以永续的事情(谈论估值时)。
5、一个行业估值中枢的变化,根源在于商业模式的变化,在于企业竞争力的变化。
6、当你赚到超额利润的时候,你的商业模式会被盯上,一定会有人来颠覆你。
7、对企业经营来说,凡是难做到的事情,才是值钱的事情。
8、我们在某只个股上的成功,不是单纯这只个股本身,更大的差异可能是长期对这个行业的跟踪,乃至交的“学费”。
01行业研究十年以上业绩少受规模环境影响行业谢治宇的投资业绩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