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对骨骼及骨龄的影响
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促使骨的长度增长,直径增加,骨密度加大,其生理目的是使骨组织具有较大的抗应能力、骨组织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增加,骨骼具有更好的抗力作用。另外,运动训练对体内激素水平有显著影响,特别是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水平的提高大大地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皮质的增厚与钙化,使骨骼的发育提前。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训练方法和侧重点,因此对骨骼的影响也大不相同。例如,对于重力量型竞技项目来说,如举重、摔跤、柔道等项目,在训练中专门发展肌肉的爆发力和绝对力量至关重要,长期的极量负荷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骨骼本身是一种具有强度固定和可致疲劳的物质,重复进行较重的机械负荷,可使骨骼产生积累性的微骨折和微骨裂等微结构损伤。人类骨骼的强度从能对付重复机械应力到产生微骨折变化的范围较为有限,并不需要太大的负荷即可产生疲劳性损伤,这些微骨折在修复过程中必然带来骨质增生、钙盐的沉积增多以及骨密度的加大。同时,运动训练促进骨密度的正效应对全身骨骼所起的作用并不平均,主要对运动时应力作用增强的一些骨骼作用明显,具有鲜明的专项性。经常运动受到应力作用的部位,骨密度增加、骨皮质增厚、骨小梁排列与整齐与应力作用方向一致。而对其它的训练项目来说,力量训练只作为一般素质训练,因而,重力量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骨密度较其它项目运动员更大,而其他项目如体操、跳水等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其骨骼的影响就没有重力量项目运动员变化大。
2.骨龄在训练中的应用
骨龄在运动训练中的主要作用是用于青少年训练指导。运动能力与骨龄密切相关,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发育类型进行安排训练。了解选手发育程度,教练员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训练负荷和计划,才能充分发挥选手的潜能。
青春期是人的快速成长期,此阶段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平均身高生长会达到7~20多厘米/每年,身体各方面机能形态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教练员能够把握选手的最佳运动成绩发展期,运动成绩的后势发展才会更加突出。青春期时,青少年的最大摄氧量快速增长,这是由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决定的。研究显示,孩子在11岁之前(此段年龄表述为生物年龄,并非生活年龄),可以通过提高柔韧、速度、协调、灵敏、平衡和技术来提高运动成绩。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3~14岁开始有氧,无氧混合训练,促进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的提高。女孩在13~14岁,男孩在14~15岁可开始发展无氧能力和乳酸耐受能力。在上述生物年龄前,不当的进行无氧训练,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和技术都有负面影响。在青春发育期(女孩在14~15岁,男孩在15~16岁),也就是在发育敏感期后期,开始专项力量训练。在发育敏感期前,肌肉约是体重的27%左右,此时,如果进行力量训练,肌肉的增长较为有限。肌肉的增长主要是激素的作用,在发育敏感期后期,人体各项激素得到提高,此时发展力量素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骨龄对训练进行以下的指导工作:
1.通过骨龄评判,可了解选手发育状况,可根据选手发育状况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可用骨龄作为分组训练区别对待的依据之一。建议每年对所训练的重点选手进行骨龄评判。
2.通过骨龄评判,可了解选手实际生长发育程度,了解青春期的开始。在青春发育的突增期及时加强营养补充,有助于维持营养素的均衡,发育会更好,长得更高,训练效果会更好。
3.不同发育类型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由于骨骼发育年龄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遗传、环境、饮食等,都会对骨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早发育型”、“正常发育型”以及“晚发育型”,而对这三种发育类型我们又可以分的更加细致,根据发育高峰的持续时间长短进一步分为缩短型、正常型以及延长型。
1.早发育型:
缩短型由于其开始发育年龄早,形态、机能和素质起点低,发育期短,提高与改造的幅度小,运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所以,他们仅仅是儿童组的“强者”,很难成才;正常型其特征与缩短型相似,也很难有“输送率”;而延长型的运动员虽然提早开始发育,但他们形态、机能和素质水平起点高,发育持续时间的延长可以弥补早发育的不足,可以最后成才,但在人群中的比例较少。
2.正常发育型:
该类型的儿童少年在体校中比例最高。缩短型由于比一般少年提早成熟,运动能力较早得到体现,容易成为少年组的“强者”;不过,调查发现,该类型的少年运动员,往往由于持续时间的缩短,常常表现为后劲不足。延长型由于持续时间的明显延长,使得形态、机能和素质的“自然增长”明显加大,这样,潜在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十分有利于后天训练的诱导,故成才率最高。由此可见,发育高潮持续时间越长,训练的诱导作用越强,成才的机率就越高。
3.晚发育型:
开始发育的时间推迟,一般都能具有瘦长的体型(形态生长期的延长),但是,由于比正常型和早发育型推迟进入青春期,势必会造成他们肌肉、内脏系统发育的延迟,干扰或错过了运动能力干预的敏感期,其结果会降低成才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晚发育的个体有时会伴有部分医学问题,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等,在选材时,要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我们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进行细分化的训练,根据他们的发育状况制订针对性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1]张烨城.骨龄在体育教学及训练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09):58-59
[2]霍豪杰,刘宪发,王冲.骨龄在体育教学、训练及运动竞赛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02):26-27..
[3]李古强,郭成吉.骨龄评估及其与运动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5):-.
[4]许寿生,熊开宇.骨龄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07):-+.
[5]周正武.骨龄在选材和训练中的作用[J].游泳季刊,(03):36-38.
[6]张祖焕,俞世*.论骨龄在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J].浙江体育科学,(02):15-16+33.
[7]高峰.骨龄和少年女排运动员力量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0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