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ICU,很多人都会想到充满管路的机器,各种生命支持治疗系统……那请试想一下,有没有上着呼吸机还能活动的患者呢?
你一定会说,上着呼吸机还活动?怎么可能?答案是当然有——
实施肺康复就能实现这种可能。
肺康复定义
全面评估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这些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改变,目的是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并促使其长期依从促进健康的行为。
——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
在ICU,肺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重症患者除本身卧床与制动的原因,包括激素、抗生素、神经肌肉阻断药等药物的影响,其骨骼肌虚弱的发生率可高达50%,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肺康复策略的合理与否,甚至直接影响患者的拔管成功率。
我科自年开展肺康复以来,
已经帮助许多患者恢复更快更好。
床爷爷是一个喉癌、食管癌、放射性肺炎、呼吸衰竭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刚入科时意识不清,经过治疗开始好转。待患者血气指标好转,医生决定为他进行脱机实验,但是连续两天都失败了。一旦离开了呼吸机,爷爷就满头大汗,满脸痛苦,自我感觉无法呼吸,到后来更进一步竟然听到脱机就万般摇头拒绝。
随着指标一天天好转,考虑到是否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而插着插管又无法说话,我们科里的小姑娘想办法和他沟通,打手势、用写字板写字,耐心的比划,经过一天又一天的治疗和沟通,爷爷也非常努力的配合我们的治疗,每天都会按照我们为他量身定制的肺康复训练计划,虽然辛苦,但也依然坚持:双手举重锻炼、床旁坐起、骑自行车……
----------举重锻炼----------
----------床旁坐起----------
----------书写沟通----------
----------床边行走----------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你无法想象这种带病坚持的辛苦所需要的毅力,一起努力更快康复,是我们与患者共同的祈愿。
听过许多家属的抱怨,看见自己的亲人在ICU手被绑起来,心疼的不得了,但都是我们的无奈之举,那一根根管路连接的都是生命之源。如果能像爷爷这样配合,我们也不忍心束缚。又经过一星期的治疗和爷爷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拔管,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好转,回到普通病房,与家里人团聚。
成功拔管啦
”
/结语/
每个人每天都在努力,有的人在努力工作,有的人在努力学习,而在重症监护室这样特殊的环境里,他们都在努力的活下去。我们每个医务人员也都在为延续生命而创造希望,在我们眼里,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患者充满生命力的眼神及一天又一天好转起来的笑容。这些都是重症监护室里闪耀的生命之光。或许我们能为病人所做的事情很小,但是能做的小事很多,在共同的努力下,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生命奇迹,是我们的终身追求。
”
文字丨瞿赟一
图片丨太一院重症医学科
编辑丨周添翼
审核丨丁洁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