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目标时需要考虑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
3.必须考虑组织内潜在的紧急情况,为应急预案与响应提供依据。
4.是其他要素的输入信息,如:确定设施需求、培训需求和监测的需求。
危害因素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要考虑:1.组织的正常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2.组织的非正常活动,如:临时抢修、维护等;
3.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的活动;
4.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如:内部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
5.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6.应包括危害因素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六(八)种类型。
注意:危害因素辨识应具有预防性(主动的)、前瞻性,而不是反应性(被动的)。
六种类型: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物理性危害因素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其他缺陷);B、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防护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C、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点火花,其他);D、噪声危害(机械性、电磁性、流体动力性和其他噪声);E、震动危害(机械性、电磁性、流体动力性和其他震动);F、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G、明火;H、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