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政:当好尖刀班,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本报特派记者与现国家举重队副总教练张国政
8月4日,前奥运会举重冠军、现国家举重队副总教练张国政在当地一家中餐馆偶遇记者,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举重队这次在里约奥运会上实现巨大突破,前所未有地参加了10个项目的争夺,期望他们这次能够“十全十美”。
举重作为中国军团的一大“尖刀班、猛虎队”,历次奥运会都承担着许多金牌任务。“本届奥运会中国队有喜有忧,按照中心提出的‘练高、练厚、练实、练广’的要求,我们自身的厚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张国政说道,“这次奥运会就是要做好自身,心量要放大,走好过程,就能水到渠成。”里约奥运会举重共有15个项目,不过一个国家最多派10个人参赛,因此最多参加10个项目级别的比赛。中国队派出6男4女的阵容,10名运动员参加10个项目的争夺,这是前所未有的。“在以往参赛,我们会在有些项目上选择双保险,这次没有双保险,代表我们的决心与信心。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享受过程,希望赢得好的结果。”张国政说道。作为国家举重队副总教练,张国政主要负责男子大级别项目的训练,之前都没想到男子大级别会参赛。而这次因为欧洲一些名将禁赛,中国将在男子85公斤和公斤两个大级别上有很高的冲金实力。张国政说:“从竞赛角度而言有一些利好消息,但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水平给我们很大冲击。我们参赛的选手女子4个,男子6个,男子有重大突破,6个项目全部参赛,希望能十全十美。”对于本次奥运会,张国政感到巴西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国度。“四年一度的共襄盛会,大家都借助奥运会的舞台展示民族的精神和魅力,享受体育带给我们快乐和过程。”本报特派记者丁荣巴西里约奥运会开赛在即,巴西的青少年已然动起来。立交下、山头上、体育场边……在巴西,青少年似乎天生爱运动,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运动身影。立交底下踢足球、玩极限当地时间傍晚5点,记者从机场登上大巴前往公寓。当大巴经过里约当地一座立交桥时,桥下的一个简易足球场引人注目。足球场内的几个巴西孩子正在踢球,尽管耳边呼啸而过的是公路上的阵阵噪音,但这群孩子却踢得很认真,仿佛在赛场里一般。一个孩子把球放在门前,练习起了射门,光着脚并不妨碍他把球漂亮地射进球门。曾经采访过朱广沪带来中国的巴西助教卡罗,当时记者问他巴西青少年在哪里踢球,他回答:“Everywhere!(任何地方)”从这立交桥下的简易足球场内所发生的一幕来看,卡罗所言非虚,对于热爱足球的巴西人来说,足球场并不一定要建在体育中心周边,里约的高架桥下、甚至加油站旁边,都可以看到简易足球场的身影。也许这些地方避免不了有噪音、异味等干扰因素,但巴西的青少年对此不以为然,当他们踢起足球,注意力都在足球上。
正当打进球的孩子为进球欢呼雀跃时,另一个巴西孩子居然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场边表演起了单轮骑行的极限运动特技。这一幕在上海市杨浦区的极限运动公园内会看到,但在里约,青少年却是在立交桥下的简易足球场里玩极限运动。巴西的孩子似乎天生有一种冒险的精神,极限运动也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
山头上运动风筝比高低当大巴经过里约热内卢的一座山头时,天空中穿梭着的几只高速运动的风筝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顺着风筝的引线,记者看到几个巴西青少年正在熟练使用运动风筝的操作杆。他们互相笑着,似乎是在比拼谁的风筝动得更快,飞得更高。
运动风筝这一传统运动在国内有着悠久的历史,难道在巴西也很风靡?记者百度了一下,发现早在年8月,法新社就曾报道“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外举行放风筝比赛”,文中描述到巴西风筝形态各异,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30届。当地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风筝运动在里约当地很有基础,青少年风筝爱好者非常多。对于居住在贫民窟的人来说,很少有运动或娱乐的场所,因此在山头上放飞风筝是贫民窟里的孩子们都喜欢的一项运动。晚间亲子夜跑也风靡(照片摄自里约前方记者)
在大巴驶到奥运场馆附近时,当地时间已经是傍晚18:30了。一对路跑的父子出现在了记者的眼前。这对父子一前一后,父亲口中似乎还叫着口令,让自己的孩子跟在身后。在国内,曾多次报道家长和青少年一起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但是“大手牵小手”一起上运动场的场景在身边却不多见。而在巴西,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非常重视,许多孩子从小都是跟着父亲跑步、踢球,很多巴西孩子的第一个体育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
在夜空下,亮着灯光的奥运场馆显得格外靓丽。在场馆外一群巴西孩子正跟着家长在路跑,他们用运动来迎接即将开幕的奥运盛会。本报特派记者组飞赴巴西——直击奥运!更多奥运资讯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