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首页 » 种类 » 常识 » 挑战极限,冲击世界纪录中国这支ldq
TUhjnbcbe - 2021/3/12 21:12:00
前不久,石龙派出的专业摄制组奔赴全国各地寻访中国举重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老前辈。其中,目前中国举重项目的掌舵人、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主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就国家举重队这支“虎狼之师”为何能在国际举坛保持领先地位的原因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向即将亮相石龙的中国举重博物馆送出了自己的祝福,让我等普罗大众从中窥见了当今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举重事业的辉煌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专业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训练的结果,是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有力体现。下面完整采访内容抢先看!

01

记者:中国举重事业发展到今天近百年历史,我们的训练方法这么多年以来有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几代运动员的心态和状态又有没有什么变化?

周进强:

第一是举重训练方法手段的改变,它一定是朝着越来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第二,随着规则的改变不断变化。因为过去比方说还有推举,还有其他比赛方式,会不断的调整规则,训练手段也在变化;第三,刚开始举重完全是个人凭着兴趣爱好来进行训练锻炼的一个项目,后来成为奥林匹克项目之后,逐渐随着它发展,它的科学化程度和它团队的作用越来越大。

▲周进强

我觉得我们这十几年,我们中国举重依然能够在国际举坛保持一个优势地位,甚至说领先地位,我觉得我们中国举重还是有自己训练的一些特点:

第一是科技手段的应用非常明显,效果显著。

我们过去可能传统训练方法是杠铃或者一些辅助的力量训练,器械的训练,现在大数据的监控、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营养、康复、体能等等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我们举重训练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现在任何一个人走进我们国家举重队的训练馆,我们除了传统训练的杠铃和辅助训练器材之外,更多的是科技训练的器材。运动员每天的吃、住、练每一个环节都纳入了科技的轨道,包括睡眠。可以说科技已经深入到我们国家举重队的每一个细胞里面,这是我们领先国外选手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这些年也在不断的邀请国外的专家来中国交流,他们看完之后对我们非常赞赏,很多人都说终于找到了中国举重强大的密码,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这十几年我们中国举重发展过程当中训练手段变化,是团队的作用。

因为举重是个人项目,这个举重又是举重运动员和杠铃打交道的项目,所以举重运动员他主要的成绩取得或者是成绩的表现是需要靠在举重台上把杠铃举起来,考验的是运动员的力量、技术、心理、精神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内容。现在我们国家举重队团队作战特别明显,现在我们国家举重队有20几个运动员,但是我有将近20个队医,基本上保证重点队员每个人有一个队医,然后我有科研团队、体能团队、康复团队、营养师团队、管理团队、反兴奋剂团队,应该说现在国家举重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一整个团队作用的结果。所以现在我们教练员、运动员越来越认识到,每一枚金牌取得背后,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每一次总结、每一次大赛,运动员教练员取得成绩之后,他们首先要感谢的是一个团队,这是我们跟过去相比,特别明显的变化。

第三就是我们中国举重之所以强大,是我们非常注重对规则的研究,对训练技术的研究,我们的研究非常细致透彻,应对非常得当。

所以我们的专业化、精细化,包括在训练过程的技术的精益求精,我觉得也是这些年来跟过去相比,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02

如何鼓励教练员、运动员们在勇攀高峰的道路上持续保持激情和努力?

周进强:

『为国争光,是国家举重队永远不变的队*』

这个队*是支撑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举重人顽强拼搏、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信念。

从陈镜开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开始,到去年我们在世锦赛拿到10枚金牌,我觉得这个精神一直是没有变化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说每个运动员到了国家队都自然而然地有这样的信念,而是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引导他,教育他,甚至是去熏陶他,来让他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此,我们国家队*团组织的建设,*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就发挥得比较好,我们*支部的工作开展得非常红火。

举一个简单例子,现在有一个学习强国的平台,国家队大概有几千人,各个项目所有的运动员教练、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都在里面,大概几千人,我很自豪我们国家举重队的相当一部分教练员运动员一年积分都在前几名,也就是说,他们每天至少要拿出半个小时到40分钟来学习*的路线方针政策,总书记的讲话,中央的精神,学习了解一些当前国内国外的形势,这样的教育就非常的生动。

第二个,我觉得还是要让运动员感受到我们这支队伍的力量,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因为这举重是个优势项目,要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你进了这个团队就不能让这个团队青*不接,所以你要把这个力量延续下去,所以一代一代的教练运动员都在讲,你来了国家举重队就是拿世界冠军的,是破世界记录的,这就是让运动员本身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和追求,要有一个明确的使命感,这种熏陶非常必要,要让他认识到中国举重队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有着辉煌历史的群体,你来就要让它更辉煌,为这种光彩去奉献你的一份力量。

第三,我们也是尽可能的解除教练员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专心去为国争光。因为为国争光不是虚的,首先要有实力,你要有实力,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他有这种能力来达到训练水平,为此他的后勤保障,他的家属,他的队友,他的顾虑这些问题,很实际的要得到解决。所以在这方面得益于我们国家的强大,我们国家目前对国家队的保障可以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也是最好的。我们跟队员讲得很清楚,国家保障你,给你提供这么好的条件,你不能安于现状,你还要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你要将这种作风带到比赛现场,这一块我觉得既解除了他后顾之忧,让他全身心去投入训练,然后对我们需要他为国争光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一个支撑作用。

03

您所理解的“举重精神”是什么?

周进强:

我所理解的“举重精神”首先是我们中华体育精神的一部分。

我们中华体育精神经过几十年新中国体育工作者一代又一代的不断探索、奋斗和拼搏,涵盖了我们所有体育人在实践奋斗当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状态。

举重人作为体育人的一部分,也是为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我觉得举重人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突出的特点就是:

『挑战极限』。

这一点从陈镜开作为中国人第一个打破世界记录开始,一直是我们举重人的一个使命。挑战极限,冲击世界纪录,在国际举坛展现中国力量,我觉得这是一个举重精神比较突出的特点。

04

中国举重事业如何更好地继往开来?

周进强:

目前来讲,我觉得一方面首先要保持中国举重队的优异成绩,这是我们的初衷。

挑战极限,取得成绩,打破世界,取得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这是我们举重人不懈的追求和使命。为此我们也在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我们还在为准备巴黎奥运会和洛杉矶奥运会现在已经开始储备力量,为不断在奥运会上创造新的辉煌做准备。但是仅有运动成绩或者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还不足以展现我们举重项目的作用,或者展示我们举重人的风采,所以我们还要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

第二,我们要把举重项目更好地推向社会,推向大众。

因为举重是典型的力量型,是力量训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全国人民奔小康,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强身健体的需求也在提高,他们对力量训练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所以我们举重人有责任为全民强身健体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很高兴看到社会上一些举重的俱乐部,健身场所逐步开始遍地开花。像很多白领,很多都说撸铁,我相信力量训练这一块下一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我觉得要加强举重项目的文化建设。

我们举重人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过去在文化积累上,文化建设上工作做得稍显薄弱。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在各个方面,比方说我们开始总结举重项目发展的历史,我们开始筹建中国举重博物馆,我们开始研究举重精神,总结提炼举重精神,然后我们要在全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当中,普及举重这种精神,所以举重文化建设这一块将成为我们下一步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四,推动中国举重发展,要扩大我们中国举重在国际举坛的影响力。

实事求是讲,虽然举重项目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是自从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之后,我们一直在世界保持一定的优势,特别是近十几年,我们连续5届奥运会都拿到了5枚金牌,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但是我们影响力话语权方面,跟我们的成绩和我们国家地位相比,我们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所以下一步我们可能要在国际组织里边,我们要更多的参与其中,增强话语权,我们要承办更多国际比赛,让大家到中国来看看中国举重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更多的去帮助一些举重比较薄弱的国家去发展这种项目,我们要办更多训练营来增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增强沟通交流,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第五,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自己整个举重体系的建设、后备力量培养要搞好。

那几种项目是要持续不断发展,我们现在青少年培养这一块应该说成绩可喜,但是我们市场经济的冲击,原有的训练体制,人才培养机制,都受到了冲击。那么如何适应新时代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还需要摸索探索一套健康人才后备培养的体系和机制。

最后一个也很重要,我们要做好举重项目反兴奋剂工作。

因为这个事情关系到我们举重的形象,体育的形象,关系到我们是否真正落实中央领导的要求,是否做到“两个维护”,所以下一步还要加大力度,采取更多的措施,确保举重运动员无论在国内也好,在国际赛场上也好,拿风格金牌,拿道德金牌,拿干净的金牌,这是我们最终目标。

05

您觉得筹建中国举重博物馆有一些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希望它能为后人记录和留下点什么?

周进强:

这是中国举重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在向全国,乃至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举重项目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是我们举重项目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里程碑。

放在东莞,应该说是适得其所,因为东莞是我们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陈镜开的家乡,而且为中国举重发展培养了很多的人才,贡献了诸多的力量。

希望在这个博物馆里面够展示一代又一代中国举重人的风采,从中揭示出我们中国举重运动发展的规律,让大家看到中国举重人为我们这个国家、为我们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为世界举重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所以说最重要的是展示我们运动员和举重人的风采。

我也希望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们中国举重协会全力以赴,双方共同合作,尽快推进博物馆这件事,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使博物馆落成,使之成为我们中国举重人的圣地,乃至成为世界举重教练和运动员向往的一个圣地。

部分图片来源:中国举重协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挑战极限,冲击世界纪录中国这支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