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首页 » 种类 » 常识 » 他培养出了亚洲栏王瞿一敏访谈录
TUhjnbcbe - 2021/2/18 11:50:00
小孩白癜风能除根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49560.html
78届毕业班在人民广场合影

编者按:瞿一敏是市体校田径教研组长、高级教练,培养了陈雁浩、谈春华、张峰等众多优秀运动员,也曾经创造了在全国田径锦标赛米栏比赛中有4名学生同时进入决赛的奇迹。本次采访,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位田径名教头,还通过他了解了上海市体校田径队的光辉历史。市体校田径队不仅培养了杨文琴、陈雁浩、王智慧等驰骋中国体坛的优秀运动员,也有在二青会上创造佳绩的今日之星(陆佳雯以1米90的优异成绩获得青运会少年女子乙组跳高冠军),让我们期待市体校田径队在未来的征程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记者:瞿指导,您是哪一年进入市体校的?当时带您的教练是谁?谈谈您的运动员经历。

瞿一敏:我是年2月份进入市体校田径队的,相当于现在的预备班、初一年级吧。练体育其实我不是自已主动参加的,那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体育老师看我个子高、身体灵活就把我招去训练。但当时我对训练的态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以逃就逃掉,原因是我父母只要求我认真学好文化知识。记得年10月参加上海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参加了米比赛时,一眼就被市体校田径跨栏教练战仁寿选上,是他把我从学校里直接招入市体校田径队学习跨栏项目的。在体校的四年多的学习、训练时光很难忘,真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体校的每天训练、学习和生活节奏都很紧奏很辛苦。但回到宿舍中同学们之间的兄弟情义足以让我们乐开花,记忆最深的,那是我们都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运动训练量又大。物质和经济都比较匮乏,经常是刚吃好饭一会就饿了,晚自习后和现在一样需要自已零食充饥,在当时如果哪个学生带“太白兔”奶糖或“麦乳精”饮品,那就是“土豪”身价了,队员之间的嬉戏打闹和搞好关系只为得到一粒“大白兔”糖。回想起那段时光真的简单而快乐。四年多的体校生活磨炼铸就了我认真、努力、细心和执着的人生性格,终生受益。

后排左起:张惠庆、战仁寿教练、曹主华;后排左起:杨剑平、王建国、瞿一敏

记者:您是78届的,听说你们这一届还出了不少名人?请说说当时班里的情况。瞿一敏:确实我们这一届涌现出了很多体育界的精英。虽然当时大家年龄都不大,但每个同学都颇具个性。我进体校比较早,先是跟乒乓队、游泳队在一个班级,随着各项目的招生队伍扩大,后来分班就是田径和足球在一个班了。当时我们这个班不仅文化学习成绩好,运动成绩也几乎都是在全国少年比赛中的前三名的水平。到了年,是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由于我们班体育成绩突出,全国各所体育学院都抛来橄榄枝,有些学院教师还专门到我们学校动员报考他们学院。结果我们这批田径和足球的运动员,除了进专业队,大部分都考进了北京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我当时由于运动成绩相对比较好,有机会继续走专业运动员的道路,于是就去了上海田径队。随着岁月年轮的转动,我们已到了不惑之年,我以前同学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渐渐都展现了各自的才华。如杨培刚,曾任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现任上海市体育局副巡视员;沈克俭,现在是国家现代五项队总教练,曾是连续六届全运会的冠军教练;王建国,曾任中国铁人三项协会的秘书长,现在是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与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委办公室主任兼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秘书长;吴金贵,曾担任申花队的主教练,也曾是国家队的教练;林志桦,曾担任上海女子足球队主教练,带队成绩非常优异;还有些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就职在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任教。左起:张峰、瞿一敏、张敏珍、陈雁浩记者:有个电影叫《高考》,不知您是否看过,我记得当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这一代人正是改革开放发发轫之初,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非常好,用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来讲,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那种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是后来的青年所不具备的。请谈谈当时您在体校,我们的78届学生是怎样的精神状态?瞿一敏:前面也谈到过一点,那时我们的青春虽然青涩,但却对生活充满了无限遐想,大家在一起总是热火朝天,无论干什么都要一决高低。所以生活在那样的一个花样年华,自然生活处处充满阳光。那段时光让我刻骨铭心——记者:运动员退役后,您选择了教练岗位。在教练岗位上奋斗了一辈子,您培养了哪些比较优秀的弟子?请跟我们分享下。瞿一敏:市体校教练的职责就是培养优秀苗子为一线输送人才。在我执教近30年中,共向一线运动队输送了近20名优秀苗子。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了陈雁浩、张峰、谈春华等优秀选手,他们都曾取得过全运会和全国比赛的冠军。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米栏决赛中,8名运动员中有4名是我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这也是对我为之奋斗的跨栏事业的一种最高荣耀和肯定。借此,我也要感谢长期以来为我们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师傅们,感谢三线教练的培养选材育材,感谢一线教练的辛勤培养。上海跨栏项目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许许多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亚洲栏王”陈雁浩记者:陈雁浩是您的得意门生,请谈谈他在您手下训练的情况?瞿一敏:年是我当教练的第一年,陈雁浩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接手时他还不到16岁,身材不高,素质能力都低于同龄人,但非常灵巧,栏间的节奏感非常强。我就根据他自身特点,在夏训中针对他的薄弱环节制定了一套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非常艰苦,好在我们之间的交流比较顺畅,有事没事我就找他谈训练,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就这样顶过了一个关键的夏训。金秋是我带他参加了属于我们师徒的第一场比赛(上海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他不负众望,以14秒6的成绩获得了米栏的冠军,并破了由我创造的上海市记录。次年5月代表中国少年田径队参加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中、日、韩”三国少年田径对抗赛,以14秒2的成绩获得冠军。由此,我有了“魔*教练”的绰号。

与获奖学生合影

记者:在执教过程当中,你觉得最困难的工作是什么?您是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的?瞿一敏:我是一个做事非常注重细节的教练,在执教近三十年工作中困难无所不在。但我总是坚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就看你如何正确面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员的世界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教练员首先要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再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身心发育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觉得最让我感到头疼的是,现在的学生对自己人生规划有些模糊不清,经常是脚踩西瓜皮,踩到哪滑到哪,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我经常组织学生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开展“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一类的主题班会。杨文琴年亚运会女子跳高冠军年三次打破女子跳高亚洲纪录记者:您刚才说体校生主要有两条路,一是走优秀运动员的道路,二是凭体育特长进入高校。对此,您对运动员有什么建议?瞿一敏: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长,我们要因材施教。在我身上,除了有教练这层身份,还需要有“谁招生、谁负责”的责任在,其实更多的还是作为师父的这种情感在里面,我有义务要把孩子们带好。在对体校孩子人生选择的建议上,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是不分贵贱的,所以我首先要教会他们的是如何做好人,你要懂得遵规守纪,你要尊师重道;其次是我会看他训练中的表现,你要是确实能练出来,我会送你去专业运动队,让你去争取荣誉,实现光荣梦想。你要是确实比较一般,但是文化课成绩还行,我就会去找文化课老师商量,建议你去考大学,以后做教练或社会上的体育骨干,同样用你在体校学到的体育特长做出一番事业。

王智慧

年第七届亚洲田径锦标赛跳远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

荣膺“最佳田径运动员”

记者:您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有什么要求?为什么?瞿一敏:文化学习肯定重要,因为我们运动员不可能是做一辈子的啊,而文化知识关系到你今后人生发展层次。同样对运动训练上也是有很大裨益的,文化知识面广表现在思维活络、头脑反应灵敏。对训练过程中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往往不太重视,而我却时常的提醒他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我感觉对待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还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教育,给他们机会认识自已。记者:您是田径教研组长,是否可以评述一下你们田径项目历史上取得的成绩?瞿一敏:目前我们学校田径队共有五个项目,短跑、跨栏、跳远、跳高和撑杆跳。可以说市体校成立的60年间我们田径队人才辈出,在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上为上海做出了杰出贡献。如叶菁教练带训输送的运动员杨文琴在年三破亚洲女子跳高纪录,年还被亚田联评为亚洲年度最佳运动员;由我带训输送的陈雁浩在年第十三届亚运会获得米栏冠军被誉为“亚洲栏王”,另一名运动员谈春华获得第九届全运会男子米栏冠军;由周永娥教练带训输送的运动员王智慧获得第七届亚洲田径锦标赛跳远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荣膺“亚洲最佳田径运动员”,虞轶群在年亚运会上获得女子跳远亚军,运动员裴芳在年亚洲田径锦标赛获得女子4x米冠军;由王勇健(现任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带训的吴銎获得第九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冠军,另一徒弟罗文骅现任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由崔宝根教练带训的运动员沈存获得第三届全运会少年组撑杆跳高项目冠军;由刘璐教练带训、目前还在市体校女子跳高运动员陆佳雯跳过了1.90米,达到国际健将标准,获得今年亚洲少年锦标赛冠军、亚洲锦标赛第四名、全国田径锦标赛第三名、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体校乙组冠军;由刘侠(原市体校教练、现担任一线教练)输送后,又由他自已带训的运动员杨耀祖获得第十届全运会米冠军。

陆佳雯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体校乙组女子跳高冠军

刘璐指导陆佳雯

刘怡雯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体校甲组女子跳高冠军记者:人生中有许多要感谢的人,您觉得除了父母,还有谁是您非常感激的人?瞿一敏:除了父母以外,我还要感谢前辈田径教研组组长尤芳棣先生,我到体校做学生的时候,他就是总教练,看着我长大,后来他把我招到体校做教练,让我能够为上海的跨栏项目做贡献,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还有战仁寿指导,作为我的启蒙教练,为我的训练付出很多辛劳和汗水,能够在跨栏项目有所突破,从而打破上海市的纪录立下汗马功。记者:您如何看待孩子们在市体校的成长?最看重哪方面的成长?瞿一敏:其实出不出成绩并不重要,关键是孩子们可以快乐、茁壮的成长,我们并不能强求每一个孩子都适合走这条道路,我们只能尽我们的所能为走这条道路的孩子提供帮助。当然,作为教练来说么,我肯定希望他们在运动训练方面出成绩,但是做为师父来说,我更注重他们自己人格的塑造。记者:您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学生提一下希望。瞿一敏:市体校是一所培养奥运后备人才的摇篮,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我希望你们选择了体育,就要不辱使命做好它,以团结协作的态度,树立为国争光的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我相信未来属于你们年轻的一代,母校将为你们感到无上荣耀!!!

精彩推荐(点击阅读)

编号01——60周年校庆征文:心中永远的坐标(孙雯)

编号02——60周年校庆征文:我的市体校(罗思聪)

编号03——60周年校庆征文:我与“力士牌”举重器材的不解之缘(张孝品)

编号04——60周年校庆征文:回忆六十年前市青少体校(章大钧)

编号05——60周年校庆征文:我的母校——力量之源(赵文杰)

编号06——60周年校庆征文:那些年,那些事(高宏霞)

编号07——60周年校庆征文:老校牌拓印记(余海星)

编号08——60周年校庆征文:品味市少体校的日子(步子刚)

编号09——60周年校庆征文:我的围棋生涯(*建初)

编号10——60周年校庆专访:知名校友郑康许建芳接受学校专访

编号11——60周年校庆专访:科学家王仁华回母校

编号12——60周年校庆专访:与孙海平面对面

编号13——60周年校庆专访:杰出校友李国君、王仪涵回母校接受采访

编号14——60周末校庆专访:市体校赴上海交大采访三位杰出校友

编号15——60周年校庆征文:澳洲游泳的“Madeinchina”(朱海滨)

编号16——60周年校庆专访:沈富麟等杰出校友接受学校专访

编号17——60周年校庆专访:姚振绪赵海磊接受市体校专访

编号18——60周年校庆专访:张德英接受市体校专访

编号19——60周年校庆征文:我的班主任——张允文老师

编号20——60周年校庆专访:一个摄影记者的体育情缘(周玉甫)

编号21——60周年校庆专访:亚洲足球先生范志毅回母校

编号22——60周年校庆征文:一个普通校友的特殊感恩(王敏章)

编号23——60周年校庆征文:我与杨晖当了广播员(芮乃伟)

编号24——60周年校庆征文:我心中的那个四季(*玲莉)

编号25——60周年校庆征文:怀念青春,无悔人生(顾媛媛)

编号26——60周年校庆征文:我“体操人生链”中的关键一环(杨明明)

编号27——60周年校庆专访:宋伟昌先生访谈录

编号28——60周年校庆征文:追梦旅程(韩祖鹤)

编号29——60周年校庆专访: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程演采访实录

编号30——60周年校庆征文:十战十胜,少年志向当拏云(葛玲芳)

编号31——60周年校庆征文:我在市体校的教练们(赵海磊)

编号32——60周年校庆征文:我的篮球梦开始的地方(张国强)

编号33——60周年校庆征文:我的水电路号(白莉莉)

编号34——60周年校庆征文:市体校60年蓬勃发展的见证人——张允文老师采访实录

编号35——60周年校庆征文:追梦的舞台(*景琳)

编号36——60周年校庆征文:做最好的自己(孙霭霞)

编号37——60周年校庆征文:吓出灵*的回忆——市少体生活掠影(孙家骅)

编号38——周年校庆专访:李国君,那个永远踮脚走路的人(周玉甫)

END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培养出了亚洲栏王瞿一敏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