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阐述了掰手腕需要的手腕力训练有哪几种常见方式,以及不正确的训练导致的手腕伤病是什么?腕管综合症是什么?如何避免和预防?
首先感谢房建大哥和我解释了这么多,我把今天学到的东西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分享给大家。
首先介绍掰手腕常见的手腕三种训练方式:
①依靠握力为主导驱动手腕弯曲;
②依靠指尖力为主导驱动手腕弯曲;
③依靠绑带为主导驱动手腕弯曲。
掰手腕常见的手腕三种训练方式详解:
1、依靠握力为主导驱动手腕弯曲
代表型器械:卷把
优点:可以增加掰手腕需要屈腕时的握力、包括屈腕力、指力的整体肌力都有提升。
对于新手而言,这个器械的作用很强大。
缺点:桡侧尺侧等腕屈肌发力受到伸肌限制,太粗的卷把用太大重量的时候会增加腕管压力,容易造成腕管综合症。
屈肌的拮抗肌是伸肌,所谓的握力就是有手背伸肌肉群的参与,而指屈肌在拮抗肌不参与的前提下,才会协同桡侧尺侧等腕屈肌来曲腕。
所以对于高手而言,这个器械是不利的,因为比如你腕屈曲角度很深的时候,你为了防止别人用顶峰把你的手指打开,这个时候,你的指屈肌的拮抗肌,应该少参与,如果拮抗肌参与过多,相当于是你在承受对方和你的拮抗肌一起掰你的手。
我画了个图片简单解释一下:
这个时候伸肌就是我们说的拮抗肌,
掰手腕时我们的掰力计算公式是:F我们的掰力=屈肌的力-伸肌的力>F对方的掰力,这个时候才不会被翻腕。
如果伸肌的力参与过多,这样我们的掰力就会降低,是不利于掰手腕的。
以上的观点并不是在说拮抗肌不重要
①拮抗肌和辅助肌群对新手来说,很大程度上维持关节稳定性;
②对于中级训练者而言可以突破训练瓶颈(比如举重运动员也经常训练卧推,双杠臂屈伸和划船,引体来维持肩关节稳定);
③而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拮抗肌和协同肌群应该单独拿出来训练。因为肌肉对于技术动作有记忆性,所以某些角度不该参与的肌肉尽量少去拮抗。
大家是不是看晕了?
我们捋一下思路:①屈腕瞬间是需要很大的肌腱力量参与。屈腕进来之后就是靠肌力而不是肌腱对抗了;②屈腕瞬间的手指和手腕是同时发力的,这样拮抗肌是无论如何都要参与的。而只要屈腕进来后,拮抗肌就不需要参与了。③有了上面的理论依据,如果用卷把的话,拮抗肌即使在屈腕后还是在持续发力,这样就阻碍了屈腕和屈指的力的发展,很不有利于高手的训练。
这是一个有利有弊的器械。大家用卷把不需要用太粗或太大的重量去训练,这个器械对新手是非常好的器械,本人设计的卷把直径不会超过6公分,有朋友让我定制8厘米直径的卷把被我拒绝了,因为这样会增加腕管压力,容易造成腕管综合症。
科普一下腕管综合症是什么
腕管综合症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桡侧指头麻木、疼痛或大鱼际肌麻痹,拇指对掌无力,影响手的功能。
所以卷把是一把双刃剑,选择好适合自己手大小的尺寸和把握好训练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附上卷把的5种训练视频:
2、依靠指尖力为主导驱动手腕弯曲
代表型器械:8厘米直径圆柱把手
优点:指屈肌、桡侧尺侧等腕屈肌都充分参与发力而不会受到手腕伸肌限制,不会增加腕管压力。
缺点:练的指力和握力很少,相对其他专项器械不突出。
训练视频:
3、依靠绑带为主导驱动手腕弯曲
代表型器械:屈腕神器
优点:不需要过多指力参与,让桡侧尺侧等腕屈肌刺激最大化,换句话来说这个器械是对手腕刺激最大的,也不会增加腕管压力。
缺点:练的指力和握力最少,相对其他专项器械不突出。
训练视频:
喜欢掰手腕的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