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的花语象征着坚韧与沉着
纯情之情,代表着永恒的爱
或者说是一生的守候
在“富春山居·味道山乡”
第十二届银杏节活动来临之际
万市镇联合花鹿原一站式婚礼美境
举办“银杏树下幸福景”活动
为社会征集的夫妻免费拍摄婚纱照
将“杏”福之景在银杏树下定格
↓↓↓↓
△点击收看
视频剪辑记者王杰
那扇形的银杏叶,散发着某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清香,为浮躁的现代爱情增添一分深沉,并用心灵卫护好那象征纯情之情的白果。
位于富阳西北部的万市镇,曾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银杏之乡”,全镇有银杏林公顷,年产白果八九十吨。而杨家村,光是年以上树龄的银杏就有多棵。
田洪生、田利君夫妇:
“这次拍婚纱照不叫‘别人’了?”
△田洪生、田利君夫妇
15年前,万市镇槎源坞村村民田利君,在万市车站看到临安一家婚庆公司,以免费接送、免费拍摄婚纱照进行宣传推广。她想去拍,但丈夫田洪生却回她一句“要拍找别人去拍好了”。
田洪生不是不想拍,而是觉得“当时对自己各方面都不满意,什么心思都没用,更不用说拍婚纱照了”。
田洪生、田利君夫妇因走亲戚关系,从小熟悉。23年前,两人通过自由恋爱,经过5年长跑终于进入婚姻殿堂。但苦于当时经济条件较差,没什么像样的聘礼,也没有拍摄婚纱照。
结婚前几年,没什么赚钱的生计,日子过得紧,房子也是老旧的。“即便拍了婚纱照,挂在这老房子里也不搭配啊。”田洪生说。
之后几年,夫妻俩一个开店,一个在万市镇*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山房、农家乐等,再加上田洪生拼命找其他工作赚钱,日子慢慢过得红火起来。
△田洪生、田利君夫妇
“富春山居·味道山乡”第十二届银杏节之“银杏树下幸福景”活动一开展,田洪生立马报了名。
“这次你怎么不让我去叫别人拍婚纱照了啊?”田利君开玩笑地问道,脸上却是洋溢着笑容。
在田洪生看来,现在日子好过了,新房子造好了,庭院整理得也很干净,这时候拍摄婚纱照,挂在客厅或者房间,一切都是“很般配的”。
周锦龙、李灵凤夫妇:
“怎么会是唯一一次,金婚纪念日可以再拍”
△周锦龙、李灵凤夫妇
“我们住得近,工作也近,十几岁就认识一起玩。后来,可能是日久生情,也没有谁追谁,但这也许就是缘分吧!”从朋友到恋人、到夫妻、到孩子父母,到外孙女的外公和外婆……周锦龙、李灵凤夫妇携手婚姻旅程已35年,他们的“身份”也逐渐增多,随之深厚的,还有两人之间的感情。
退休的两人平时工作日都在杭州帮忙带外孙女,到了周末便会享受难得的“二人世界”,常一起在周边游玩或是散步。
“她最喜欢的就是拍照了,可以说走到哪拍到哪。”对于周锦龙来说,“老伴的专属摄影师”这一职,他做得十分认真,找角度、调光线、找背景,他总能捕捉到老伴最美的时刻。
在夫妇俩的家中,大大小小的相册不少,两人智能手机中也满满当当都是李灵凤的美照,而反观周锦龙的照片则不多,除了年轻时的老照片外,便是每年1月5日纪念日时与老伴的合照。“女儿工作后就开始给我们过结婚纪念日了,今年差不多是第十年了。”李灵凤说,除了结婚纪念日,两人每逢生日也会一起出去聚餐、拍照留念。
△周锦龙、李灵凤夫妇
因此,对于两人来说,刚结婚时因为条件所限而没有拍的婚纱照,便成了相册里缺了的一块“拼图”,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最早富阳也没拍婚纱照这个说法,我们条件也一般。后来条件好了想拍了,又都腾不出时间了。”李灵凤说,这次拍摄可以说是圆了多年心愿。
当天拍摄时,周锦龙也没有忘了自己“专属摄影师”的身份。老伴做造型时,他便一直耐心地在一旁站着等候,时不时抓拍;老伴拍摄单人照片时,他便配合摄影师举道具、反光板,不需配合时便自己举起手机拍照,每一件事都做得“不亦乐乎”。
“穿婚纱、拍婚纱照,可能是唯一一次机会了,真的值得纪念!”在婚纱拍摄结束后,李灵凤看着手机里的照片和周锦龙感慨。
“怎么会是唯一一次,金婚纪念日可以再拍!”周锦龙对老伴许下了承诺。
安来平、杨宏梅夫妇:
“总想着我们也能穿上婚服弥补遗憾”
△安来平、杨宏梅夫妇
杨宏梅是一个来自贵州的爽朗苗家姑娘,而安来平则是一个话少的富阳小伙,这份“千里一线牵”的缘分,起始于20多年前在富阳铸造厂一起打工的经历。如今,他们已一起走过了20年婚姻,拥有了两个可爱、优秀的儿女,日子也过得温馨有味。
“她性格特别好。”“他性子特别好。”两人说起当初怎么在一起的经历,不约而同夸赞了对方的性格。
安来平还特地夸了老婆的厨艺:“她刚来时用不来这边的土灶,一碗米有半碗是锅巴,但她学得快,现在农家菜烧的很好吃!”除了富阳的农家菜,杨宏梅地道的贵州菜也烧得不错,酸汤鱼、麻辣烫都是安来平特别爱吃的。
△杨宏梅
由于两人性格合得来,因此在20年的生活中,两人的争吵并不多,感情也越来越好。每逢腊月初五的结婚纪念日,安来平还会带着妻子在周边游玩。
两人懂事的儿女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幸福感。“儿子安林这几天又代表富阳去杭州参加举重比赛了,去年他就拿了三块奖牌。女儿安琪则是从小到大在音乐上很有天赋,代表演出、比赛都有好成绩。”说起孩子,他们都十分自豪。
20年前结婚时,安来平和杨宏梅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并没有拍成婚纱照,之后又忙于儿女的成长,并没有闲心去补拍。“平时没什么感觉,但回贵州时,看到婚礼气氛特别热闹的时候,总想着我们什么时候也能穿上婚服弥补遗憾。”杨宏梅说。
如今,儿女已不需时刻操心,两人便趁着机会圆了多年心愿。银杏树下,苗族的婚服头饰在风中叮当作响,两人的笑容也格外灿烂。
葛乃栋、徐红梅夫妇:
“感谢在我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在一起”
△葛乃栋、徐红梅夫妇
年,毕业于浙江省严州师范学校(创办于年)的葛乃栋,被分配到当时的环山完小任教。一年后,因教学工作出色,被调到当时的富阳三中任教。后因当年特殊的时代历史原因,回乡务农,婚姻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年,家住江苏泰州的徐红梅跟着母亲和二姐来到渔山乡做客,遇见葛乃栋,两人一见钟情。虽然当年葛乃栋非常落魄、家境极其贫寒,是全村甚至全乡最贫困的人家之一,但徐红梅毅然决定跟着葛乃栋,一直不离不弃。
△徐红梅
从苏北平原地区来的徐红梅,从开始的不会走山路到后来高山上的各种农活,砍柴、种地、种蕃薯、种玉米、背毛竹一个不落,样样成为能手。尽管家境困难,徐红梅坚持让子女受教育、读书,辛辛苦苦养育3个儿女。
年,葛乃栋恢复教师工作。除了相夫教子,分田分地到户后,家里的各种农活更是全部压到了徐红梅的身上。但她不怕苦不怕累,硬是撑了过来。
如今,3个儿女分别在卫生系统、金融系统等部门工作,并分别在杭州或富阳买房安家。
葛乃栋退休后,天天教爱人识字写字、看书读报。徐红梅从一个识字不到百个的文盲到现在识字数千,一般的书都能读懂。至今夫妻二人已过金婚。葛乃栋常常对着徐红梅说:“老太婆,真的感谢你当初在我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和我在一起,生了3个这么优秀的孩子,给了我这么幸福的一个家。”
那个年代的婚姻,连个像样的仪式都没有,更别说拍婚纱拍照了。如今,葛乃栋特别地渴望留下“杏”福瞬间。银杏树寓意“一生的守候”,50年跨省“婚姻”,适合在银杏树下定格。
在银杏树的见证下
许下一辈子爱的诺言
在金*色的海洋中
记录下“杏福”瞬间
点亮“在看”
富阳日报记者王杰温欣欣通讯员盛亚丹董灵敏
照片均由花鹿原一站式婚礼美境负责拍摄
编辑臧一平
请分享给更多人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