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庆嫂的三次选择
清清芦苇荡抗日旧战场。年5月,新四军东进常熟,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新四军向西转移,留下36名新四军伤病员在人民群众和地方党组织的掩护下,开展斗智斗勇的对敌游击战争。这个发生在沙家浜的革命故事,随着京剧《沙家浜》和经典智斗片段的传唱,已为大众熟知。而这位智勇双全的阿庆嫂的原型正是苏州一位革命烈士,名叫朱凡。“我要做一颗平凡的红色种子”,这是朱凡对自己名字的解读。苏州检察机关干警追寻朱凡的红色足迹,带我们走进她短暂而又灿烂的人生,再现她为了革命而作出的三次人生选择!
在江苏省检察院举办的
全省检察机关红色故事宣讲大赛上
苏州市检察院的节目《阿庆嫂的三次选择》
紧扣主题,用生动的事迹、真挚的情感
戳中众人泪点
最终斩获二等奖
▼
近日,苏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军看望慰问了三位故事讲述人:苏州市检察院宣教处处长张安娜、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冯怡帆、吴江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周洋。
接见会上,李军检察长在对大家的寄语中强调“十指成拳,双拳发力”,纵向上是对基层院建设提出的要求,横向上则是指业务和综合条线同样要发力。他要求,无论是业务条线的同志还是综合条线的同志,大家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学习王勇,抱着精益求精求极致的态度,办好自己的案,做好自己的事。他强调,要强化人才梯队培养,推动各项工作建成人才库,鼓励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这样的仪式就体现了对各类人才的重视,希望进一步塑造大家身为苏州检察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参赛过程是考验凝聚力的“最佳注脚”
张安娜(苏州市检察院宣教处处长)
虽然我们是二等奖,名次也不很靠前,但这次却能和行政检察的全省标兵同场接受“礼遇”,这是党组给我们的鼓励。我想,这正是出于党组对检察综合工作的重视。这个“礼遇”,是给所有综合检察人的,也是给配合综合工作的所有业务战线“战友们”的。此次参赛得到了市院一部、三部、案管部和吴江、吴中、园区等基层检察院的大力支持,参赛过程正是体现苏州检察队伍团结的最佳注脚。纵观全程,我们在剧本的撰写和修改上花了很多功夫,这是对沙家浜革命史的再学习再感受,革命者的力量令人动容。
“当下都是苦,回味却有甜”
冯怡帆(苏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接到这个任务时,我还被选派到苏州市七一晚会担任男主持,两场活动的时间有冲突。还记得苏州南京两头跑彩排、赶到省院制服都差点来不及换就被催着上台的紧张,庆幸的是两头推进,都没耽误。“当下都是苦,回味却有甜”。孙子兵法说,谋其上者得其中,谋其中者得其下,谋其下者,必败。虽然也有遗憾,但团队的力量,让我们爆发出了最好的状态。
诚惶诚恐,我是“阿庆嫂”
周洋(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一开始接到任务非常担心,害怕自己的形象气质与阿庆嫂不符;尤其是表演形式和台词内容也在不断改动,很担心自己会拖了团队后腿,每天都在背词,不断看排练视频,不断地调整自己…
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是一次难得的经历。阿庆嫂于我而言不再只是一个人物,活动的结束也不是故事的落幕,我将带着一路上收获的信仰、忠贞、坚持、奉献,走好检察人生每一步。
很多故事因为有“苏州检察发布”的记录
若干年后还能翻出回味
所以以下的这些话
攒了很久,还是要说
幕后
故事
为了和整台讲述会调性相符,我们的“巨无霸团队”三次赴省院彩排,剧本经历了四次大调,演出前四天才定稿,背景视频在演出前两天才定版。
全体演员借着七一音乐党课会场排阿庆嫂的故事。三个主演一边吐槽“咱为什么要选视频这种最难卡点的方式作背景”,一边掐着点,在干部学院会场外楼道中的垃圾桶盖子上放上电脑,见缝插针练配合。这可能是整场红色故事讲述会中最复杂的一次配合,因为“时间紧”“人多”“剧本画面感清晰”,每句话要对上视频太难了……还因为临时上场的“情绪担当”忙于音乐党课分身乏术,其他演员们只能迁就。
这是一场很有记忆点的比赛。
好声音
冯怡帆
双城跑场,面对台词的屡次改动举重若轻,浑厚男中音开场,很提气
阿庆嫂
周洋
下办案团队、撤音乐党课演出,专攻此次讲述会,角色扮演可圈可点,声线细节丰富感人
刁德一胡司令
李达马方明
随着剧本改动,从主演到配角到默剧演员到只剩下群诵戏份,但每次排练从不缺席
剧组统筹
万俣
管理全组道具和后勤事务,保障认真细致,责任心满格……
我们是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现场的故事背后,还有更多把基础工作做扎实,让大家轻装上阵的无私伙伴,鉴于他们会害羞,就不表扬他们啦,哈哈。
(by安娜)
原标题:《听!这个获奖的红色故事,她们这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