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首页 » 种类 » 问答 » 此人本是状元,却因慈禧嫌他名字难听而落榜
TUhjnbcbe - 2025/3/1 19:10:00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经常有人在网上吐槽一些奇葩事情,其中最让人捧腹的,莫过于是网友们对自己千奇百怪的奇葩名字的抱怨和调侃。

像什么袁明园、王者荣耀、朱穆朗玛峰,每一个奇葩名字都让拥有者头痛万分,可比起清朝时期的一个倒霉鬼,他们其实还算幸运的了。

至少他们的名字是真的奇葩,所承担的后果也不是十分严重,而那个倒霉鬼的名字相当正常,却遇到了一个坚持认为这名字难听的慈禧太后,还为之付出了一个状元的代价。

那这个人到底是谁?他的名字又有什么不对劲的呢?

名臣托梦,麒麟佳儿

清光绪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晚上,浙江巡抚谭钟麟正在府中呼呼大睡,这个时候,晚清名臣何文安突然上门来访,谭钟麟十分欣喜,又看见他衣冠整齐,于是就调侃道:“到老友家做客,还要穿的这样正经吗?”

何文安却微微一笑:“这次,我是要来常住的。”

谭钟麟还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于是也跟他你一言我一语的搭起话来,说到正开心的时候,谭钟麟突然觉得自己忘了什么事情,仔细想了想,不对劲啊,何文安不是早几年就死了吗?

谭钟麟背后一凉,再看何文安的时候就有点儿诚惶诚恐,何文安仿佛也注意到了他的不对劲,大笑着推了他一把,他尖叫了一声,随即满头冷汗的惊醒,原来刚才的一切都是他的一场梦。

正当谭钟麟琢磨刚才的梦境究竟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一个丫鬟匆匆忙忙的冲进了他的卧室,原来谭钟麟的小妾刚刚生下了一个儿子,夫人派丫鬟过来给他道喜。

谭钟麟那个时候膝下已经有不少儿女了,按理来说,多一个庶出的儿子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大喜事,可是他一联想刚才的梦境,瞬间觉得这个儿子可能就是名臣何文安的转世,特地来兴盛他们谭家的。

庶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可麒麟子就了不得了,谭钟麟被自己的猜想弄得激动不已,连鞋都没穿就赶到了小妾的房间去看望自己刚出生的宝贝儿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谭钟麟怎么看这个儿子怎么觉得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个大富大贵的长相,隐隐约约之间和何文安还有几分相似,于是谭钟麟越发坚定了自己的猜想,对这个儿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看重。

所以谭钟麟立刻就给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起了名字,叫谭延闿,字祖安,这个字也是何文安的字,可见谭钟麟对这个孩子的期望有多深。

谭家的下人一看老爷对小公子这样宠爱,纷纷都顺着他的话把刚出生的谭延闿夸的天上有地上无,谭钟麟越发的高兴,直把谭延闿当成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千娇万宠的呵护长大。

谭延闿的日子虽然过的舒顺不已,但是他的母亲却并没有因为儿子的受宠而得到过多的优待,她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使丫鬟出身,平常就不得谭钟麟的宠爱,年纪大了之后算是彻底失了宠,只能小心翼翼的伺候在老爷夫人身边,连声大气都不敢出。

谭延闿看着母亲这个样子,心里很是不好受,但是他自己都是仰仗着父亲和嫡母的宠爱才能够在家中立足,又哪来的能力帮助母亲呢?可看着一家人都坐在桌子上吃饭时,母亲却只能在一旁给老爷夫人夹菜倒酒,谭延闿的内心总是酸涩不已,于是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给母亲撑腰。

名扬天下,科举逆袭

好在谭延闿也的确是个天资聪颖的神童,从三岁启蒙开始表现的就一直非常优异,得到了不少人的夸赞。他的父亲谭钟麟见状,就越发肯定他就是何文安的转世,于是对他的教育非常的上心。

按照谭钟麟的安排,谭延闿从五岁开始就要每天去私塾跟着老师学习,课后还要写十几篇大字,练一篇文章,并且给父亲背诵一天所学的经史典籍。

谭钟麟本来还担心这个学习压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大了,谭延闿可能会不适应,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谭延闿不仅适应的不得了,而且还主动给自己增加学习任务,每天都学到三更才肯睡觉,这个学习劲头就算在今天也是个上清华北大的料子啊。

谭延闿的刻苦也没有白费,他练的一手好字,文章也是写的花团锦簇,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谭钟麟大喜过望,但是随着谭延闿的大放异彩,他觉得现在自己请的这个老师可能已经没法给儿子带来更好的发展了,于是他一咬牙一跺脚,花了大价钱请了名士翁同龢过来教授儿子。

翁同龢是谁,大家可能不清楚,但是他的一个学生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清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能够做皇帝的老师,他的教学水平肯定就不用说了吧?

和光绪皇帝共用一个老师,谭延闿瞬间就成了整个谭家最靓的仔,人人都觉得谭钟麟对这个儿子算是没得说的了,谭延闿自己也这么觉得,于是对自己的要求越苛刻,每天都紧紧跟着老师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恨不得到五更才睡。

翁同龢也被这个弟子的学习劲头给感动到了,毕竟他的上个学生是一国之君,还有个气吞天下的姨妈慈禧太后在旁边死死盯着,他哪里敢真的把他当学生待,聪慧刻苦又尊师敬道的谭延闿无疑是大大抚慰了他那颗在上一场教学中伤痕累累的心脏,让他重新焕发了为师的信心。

在翁同龢的精心教养下,谭延闿的学习成绩越发出彩,翁同龢得意不已,天天向自己的一众老友们狂吹弟子的彩虹屁,不仅如此,他还当面对着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夸赞道:“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

也就是说,他觉得谭延闿笔力出众,是个大器之才,不仅科举考试上没有问题,将来也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事实也果然没有出他所料,光绪十八年,22岁的谭延闿成功杀进了科举考试的重围,成了一名光荣的举人,秒杀了大清大部分的考生,毕竟在当时的科举考试里,就算考到白头也考不中举人也比比皆是,谭延闿这个年纪有这个成就,是妥妥的少年得志了。

谭延闿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两年之后,他又参加了朝廷举行的会试,并且一举夺冠,拿下了会元的宝座,要知道在当时,谭延闿的故乡湖北已经有几百年没出过一个会元了,他的这个成就不仅是光宗耀祖,还是给家乡争光啊。

得到了会元的位置之后,一向沉稳的谭延闿也不禁得意不已,他踌躇满志的参加了之后的殿试,根据题目写了一篇针砭时弊的锦绣文章,放下了笔之后,他忍不住顾盼自雄,觉得自己这一波算是稳了。

因名遭难,错失状元

但是让谭延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文章质量是稳了,但是他的状元宝座非但不稳,反而还摇摇欲坠,成功来了个跳楼式滑落。

本来按照规定,殿试的文章只要让光绪皇帝和几个重要的大臣看了之后就能定下来的,但是当时一旁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自己选出一个状元出来。

光绪皇帝不过只是个傀儡,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大佬,大家哪里敢拂她的意思,赶紧就把这一堆文章都交给慈禧太后过目。

文章最上面的就是光绪皇帝选出来的状元谭延闿,他的文章的确是字字珠玑,第一名的宝座当之无愧。但是慈禧太后一看谭延闿的名字就沉下了脸:“这第一名的谭延闿怎么姓谭呢?他不会跟谭嗣同那个逆贼沾亲带故吧?”

谭嗣同是支持光绪皇帝进行变法的主力之一,不久之前才英勇就义,他死前对着慈禧太后破口大骂,说她是祸国殃民的大贼,把慈禧太后气的七窍生烟,连带着对姓谭的人都有了意见。

一旁的人看着慈禧太后这个脸色,哪里敢多说什么,慈禧太后冷静了一下,又问起了谭延闿的籍贯,毕竟这天下姓谭的人那么多,朝廷总不能一个都不用了。

结果让慈禧太后大为恼怒,谭延闿姓谭,谭嗣同也姓谭,又都是湖南人,讲不定这两个人还有血缘关系。

慈禧太后的心情立刻阴沉了下来,不久之前谭嗣同才搞出了变法,把朝廷的名声给弄的臭大街,难道现在自己要让他的本家夺得状元的桂冠,在朝廷里春风得意,再成一个肆意妄为的变法家,最后再撺掇着光绪皇帝跟自己来一通政变吗?

慈禧太后立刻就把谭延闿的试卷随手扔在了一旁,气急败坏的说:“这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浑身不舒服,想必是晦气的很,怎么能做朝廷的状元呢?”

光绪皇帝和一众大臣们都被慈禧太后的这番神操作给弄蒙了,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询问慈禧太后:“如果不选谭延闿的话,那这次的状元应该选谁呢?”

慈禧太后随手拿起第二名的试卷看了两眼,然后说:“我看这个叫郑春霖的学生写的文章就很好嘛,再说了今年大旱,他的名字也吉利,说不定当了状元之后还能给国家带来一场大雨呢。”

这话一出,大家都自闭了,但是在慈禧太后的威压之下,他们也不敢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让郑春霖当了状元。

可是慈禧太后搞掉了谭延闿的状元之后还不解恨,又对他的文章逐字逐句的找茬,说他诽谤朝廷有大不敬之心,干脆不要录用为好。

光绪皇帝这会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对这个跟谭嗣同同省所出的人才很有好感,保不住他的状元之位也就算了,总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吧。

在光绪皇帝的强烈反对之下,慈禧太后也只能偃旗息鼓,让谭延闿榜上有名,不过这时候他的名次已经被压到了35名。

谭延闿在得知了自己的名次之后,简直就是五雷轰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信心满满的文章会排到这个名次,虽然光绪皇帝对他极为抚慰,还让他入翰林院当编修,他也还是对此事耿耿于怀,到处打听自己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得知了缘由之后,谭延闿简直要被气疯了,他对这个狗朝廷简直是失望至极,没干几年就回河南办学去了。他宁愿留在家乡培养人才,也不愿意在朝廷里受慈禧太后这样肮脏的政客的驱使。

励精图治,登顶主席

回到家乡之后的谭延闿虽然不再过问朝廷的事情,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不关心天下的局势,在这段期间,他结识了一众胸怀大志的革命志士,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三民主义的洗礼。

谭延闿本来就是聪慧至极的人物,在了解了如今的革命情况之后,他立刻意识到大清被推翻取代是势不可挡的事情,于是他立刻私下联系起革命势力,预备着随时发动起义。

年,武昌起义爆发,谭延闿积极响应,由于他出众的个人能力和炙热的革命热情,他得到了革命群众广泛的支持,被推选为湖南军政府参议长,不久之后又升职为湖南都督。

在就任湖南都督的这段时间里,谭延闿积极联系有志之士,向人民群众讲述革命的真正意义,把湖南治理的一片欣欣向荣之态。这也让他得到了革命之父孙中山的欣赏。

孙中山对这个积极革命的义士青眼有加,一路把它扶持成了民国政府的高官,在袁世凯篡权独立之后,谭延闿有感于孙中山的知遇之恩,率先向袁世凯发动了攻击,为推翻袁世凯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袁世凯倒台之后,谭延闿成为了国民政府中举重若轻的人物,其他人也相当爱戴这个能力出众又初心不改的革命志士,纷纷推举他为新一任的民国政府主席。年2月,众望所归的谭延闿在南京就任民国政府主席,实现了从落地状元到国民主席的惊人逆袭。

谭延闿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许多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事情。

在人生至关重要的科举考试上,他被慈禧太后以一个荒谬的理由夺走了状元的宝座,可谓是倒霉之极。

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支持革命反抗腐朽专政,最后成为了南京民国政府的主席,完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在遇到人生的重大挫折时,有几人能够有他这样的淡定和坚持呢?这样的精神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此人本是状元,却因慈禧嫌他名字难听而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