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阳网
“诶!”举起杠铃前,龙坛珍高呼一声,台下观众大声呼应,竞技赛场的气氛被烘托得十分热烈。随着龙坛珍下蹲握住杠铃,全场鸦雀无声,众人摒气凝神地期望着她能顺利挺举98公斤,这是本届省运会女子举重赛场上出现的最大重量。1秒、2秒、3秒,龙坛珍不负众望,成功了!
8月3日-4日,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女子举重比赛在凉都体育中心举行。在10个不同组别、级别的比赛中,贵阳10名姑娘奋力拼搏,夺得6金1银2铜,包揽乙组5个项目的金牌。然而,贵阳女子举重队组队仅4年时间,是此次参赛队伍中最年轻的团队。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答案是:“四年如一日的训练。”
刻苦训练:四年只为一战
屈腿预蹲、举起杠铃、双臂伸直、两腿保持静止、杠铃重重落地,一整套一气呵成的抓举动作就完成了。组队四年来,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贵阳举重代表队的训练馆里进行。贵阳举重队教练石愿生告诉记者,从组建之初,贵阳女子举重队就是为了省十一运会而战,四年的集训,队伍很少放假,每天训练4小时以上,周日休息一天,过年放假一周。除特殊情况外,队员不可离队。
此次参赛的贵阳女子举重代表队总共有10名运动员,年龄最小的13岁,年龄最大的15岁,她们中训练时间最长有四年,最短的一年多。除一人因身体原因退赛之外,其余9人均在省运会的赛场上夺得奖牌。
这次能在省运会中取得好成绩,也在举重队教练们的意料之中。此前,在贵州省举重青少年锦标赛中,贵阳女子举重队就已崭露头角。10名队员中,龙坛珍、张海伦已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其余8名队员是国家二级运动员。
久别重逢:贵阳女子举重队为省运会组队
据裁判长葛玉红介绍,自年贵州省第九届运动会恢复举办以来,今年是女子举重项目第一次亮相省运会的赛场。在为期一天半的女子举重赛程中,来自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铜仁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的9支代表队54名女子举重运动员参加。
年贵州省第十届运动会结束后,贵阳举重队得知省十一运会将增加女子举重项目之后,决定组建贵阳女子举重队。教练们通过“选星计划”在中小学校里寻找“大力士”,根据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判断选手是否具备练习举重的潜力。
贵阳举重队教练杨静告诉记者,与其他9支队伍相比,贵阳女子举重队的组队时间最短。因为缺少大年龄段运动员储备,所以贵阳队虽然在乙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缺席甲组45公斤级、+59公斤级的比赛。根据赛程,此次比赛按年龄分为甲、乙组进行,甲组运动员需在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出生,乙组运动员需在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出生。
团队荣誉:是队友也是家人
日复一日的训练,天天和横杠、套筒、卡箍、杠铃片各种“冰冷”的铁坨坨较劲,举重队的姑娘们格外珍惜队友之间的温暖。每次训练后她们都会互相牵拉放松。队友比赛时,她们会在候场区帮忙。
3日上午4点半,张海伦在女子乙组49公斤级比赛中夺冠,赛后半小时后,依旧累得脸上直冒汗珠。晚上7点,她并没有回酒店休息,而是又出现在运动员候场区。她和石宁将协助教练帮助女子乙组55公斤级选手龙坛珍、龙爱做好候场准备。上场前,为激活肌肉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举重选手需要从轻到重练习举重动作,张海伦和石宁则需要调整杠铃片。比赛中,体温很影响运动表现,张海伦和石宁需要在每一把试举的间隙,帮队友披上毛巾保持体温。
“队员之间互相帮助,已经成为贵阳举重队的惯例。”教练杨静介绍,除了日常训练,举重队还十分看重队规、队纪,还有运动员们的素质培养。举重运动看似简单,但需要顶级的身体控制力和意志控制力。在赛场上,选手保持好的心态,有时来自队员的关心,有时可以来自教练的鼓励。
在此次省运会的赛场上,每当贵阳选手出现在场上,总能听见教练在台下声嘶力竭地呐喊。有时是鼓劲:“加油啊!”“沉住气!”有时是提醒:“大腿收紧”“头脑要清醒啊”“站稳!站稳!撑住!”裁判长葛玉红分析道,教练能够运动员短板,及时提示,同时可以将赛场的氛围烘托到位,这对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出高水平的成绩很重要。
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女子举重项目贵阳代表队成绩表
姓名项目名次
刘爱珍女子甲组49公斤级冠军
王芮女子甲组55公斤级亚军
石宁女子乙组40公斤级冠军
彭丽女子乙组45公斤级冠军
张海伦女子乙组49公斤级冠军
龙坛珍女子乙组55公斤级冠军
龙爱女子乙组55公斤级季军
梁国雨女子乙组+55公斤级冠军
黄好女子乙组+55公斤级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