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首页 » 种类 » 常识 » 一部庄子贯穿中华文化,从庄子中看古人境界
TUhjnbcbe - 2024/10/5 18:01:00
中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很多人应该都对庄子的逍遥游有一定了解,这篇文章气势恢宏,想象丰富,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也是庄子思想境界的一个代表。

当然庄子的思想远不止于此,还有很多境界值得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曾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0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这句话出自《庄子·北冥有鱼》原文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在人生道路上,有人指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做事的准则,不受外界的影响,不做随风摇摆的人。

但生活中的许多人却达不到这种境界,别人对他评价的好坏,都能影响他的生活,会因为别人的一句玩笑话,纠结许多天。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暗示效应”,即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

有人做过实验,准备两盆花,对其中一盆花每天表扬赞美,对另外一盆花说脏话,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被表扬的话长势良好,而被骂的花却呈现萎靡态势。

连植物都会受到外在的影响,人类更容易受到其他同类的影响。

范仲淹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

02.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这句话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是:“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含义就是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那么这种人的智慧一定很浅薄。相反,一个人如果淡泊名利,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就会比较丰富,就会得到人生中许多好的机缘与福报。

名利二字是世人都躲不开的,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但是如果过度看中名利二字,只是丢失自我,沉迷于权力、金钱、美色中,最后往往都得不到好下场。

大画家郑板桥说过:“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是淡泊名利的典型,辞官封印,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还在当彭泽县令时,有次接待太守派来的督邮,这名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

陶渊明不愿意趋炎附势,但是也不得不去见一见,正在去时,被县吏拦住,劝他穿戴整齐,否则会被督邮大做文章。

陶渊明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完,就取下官印,把它封好,然后写下辞职信,离开了仅当八十天县令的彭泽。

正是这种淡薄如菊的品质,才能写出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寄托了当世的人们对和平盛世的美好期待。

陶渊明也一直用他的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洒脱精神。

03.以众小不胜为大胜

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意思是如果是折断大树、吹卷房屋,只有我能做到。所以放弃小胜的追求才能求得大胜,放弃小的有形实用价值而追求道之大功用,惟有圣人能做到。

在小问题上,不与人争胜负,在大的方面取得胜利才是值得自豪的。

为一点儿利益你争我夺,是不明智的,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到更高远的目标,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红楼梦》里有一副很妙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明世故,通人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绝佳章法。

明世故就是要善于抓大放小,举重若轻,不要拘泥于鸡毛蒜皮,要有大格局;通人情,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不要钻牛角尖,要有大胸襟。

很多成语也在表达这个意思,如水滴石穿、精卫填海、积沙成塔等,只要“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努力,坚持不懈,小胜积累多了,终究达到大胜的目标。

我们国家经历多年抗战,国人坚韧不屈,持久抗争,终于将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如果我们一叶障目,只图眼前利益,终究会鼠目寸光而自毁前途。

不过要想小胜积累成大胜,要方向正确,让每一个小胜都成为通向大胜的铺地砖,最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积累虽然很多,但和最终的大胜目标没有关系。

04.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这句话出自《庄子.德充符》,原文是“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意思是自个儿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残体缺的人很多;不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整体全的人很少。懂得事物之无可奈何,安于自己的境遇并视如命运安排的那样,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生活工作中必然会碰到无法逾越的困难,知道自己的处境无法改变,平静地接受现实,这便是生活中的智慧。

苏武是西汉大臣,奉汉武帝命令出使匈奴,没想到被匈奴人扣留下来,匈奴单于多次劝降苏武,苏武都没有同意。

匈奴单于一怒之下,把他发配到北海放羊,还说什么时候公羊生小羊才能回来。

苏武到北海之后,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过着非常穷困的生活。

但是苏武没有做无谓的抗争,接受了这样的生活,编网打猎,放牧牛羊。

遭受如此苦难,苏武能坦然的接受,不放弃,坚持19年,最终才能回归汉朝,回归故乡。

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无可奈何的,明知无可奈何又不甘心,不甘心就要蹦跳,就要找出路,就要改善自己,结果能如意根本没有几个。

宋代临济宗的大师法演说过,悟不悟,要看各人因缘,你只需用功就行,其他事情根本不用管,交给老天爷去,这个就是安之若命。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曾说过:“人生在世,境界有高下之分。境界高的人,面对、享受的世界大;境界低的人,面对、享受的世界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部庄子贯穿中华文化,从庄子中看古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