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获得贵州省第七届男子60kg级举重冠军,带领罗甸举重队累计获得全国举重青少年U系列比赛金牌46枚、银牌21枚、铜牌31枚,获得省级举重比赛金牌81枚、银牌96枚、铜牌69枚,他用双手“擎”起了罗甸举重项目的一片天,在自己喜欢的体育事业上奉献30余年。他就是罗甸少年体校教练员——*俊贤。
*俊贤,男,汉族,年出生于广西省平果县,年,在罗甸游泳队教练罗国忠引荐下来到罗甸,在都匀参加一年的训练后,获得了年贵州省第七届举重比赛60kg级冠军。当年*俊贤退役后,到黔南州体委担任举重教练员,年*俊贤回到罗甸,成为了罗甸县体校历史上的第一位举重教练。
一去三十年,*俊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遍罗甸县村村寨寨,寻找有潜力的孩子开展训练,从破冰到收获,填补了罗甸体育发展史在举重版块的空白,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罗甸举重征战史。
托起一群孩子的梦想
年回到罗甸后,*俊贤热情高涨,准备在举重事业上大干一番。
当时罗甸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们对体育的
去哪里招合适的队员呢?*俊贤第一时间想到了学校,学校孩子多,可是他一连去了好几个学校都没招到合适的队员,城里的孩子,要不就是家长不愿意,要不就是孩子本身认为这是个“苦力活”自己也不愿意。
第一步就受挫,*俊贤意识到,招生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既然学校这条路行不通,那就换一条,他开始深入县内各乡镇打探、物色适合举重的农家少年,短短几年,他走遍了全县所有乡镇多个村寨。
“当时并不像现在这样村村通村组路,很多村子车辆进不去,必须步行。下雨天走山路更夸张,一脚下去就陷在稀泥巴里,脚拔都拔不出来,等好不容易脚出来了鞋子却还在泥里。”回忆起以前招收学生的经历,*俊贤感慨很深:自己选的路,爬我也要爬完。
“山路再怎么难走,比起找不到学生的郁闷来其实算不了什么。”*俊贤说,一开始连走十几个村寨都碰不到一个适合的人选,就有些渺茫,但是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年五月的某一天,在篮球场闲逛的*俊贤被眼前一个少年的三分球给吸引,十来岁的小孩,爆发力如此惊人,*俊贤眼前一亮,却又不敢直接上前询问小孩愿不愿意跟他学举重,被拒绝怕了,只是悄悄观察,慢慢寻找与孩子与家长套近乎的机会。
就这样过了几天,*俊贤终于忍不住表明自己举重教练的身份,他试着问刘勇想不想练举重,刘勇答应了。之后每天放学后,刘勇就去跟着*俊贤去练举重,半个月下来,*俊贤越发觉得他潜力无限,还没来得及高兴,一放暑假,刘勇就不见了,一连几天不见人,*俊贤慌了,四处打听终于知道刘勇家在罗悃镇河西村,马上就坐上中巴车赶来了过去,到了刘勇家才得知,原来是刘勇的父母不同意他练举重,觉得这种“力气活”没什么出息。
吃了闭门羹的*俊贤回到县城,却怎么都睡不着,好不容易发现个好苗子,就这样“飞”了?他不甘心,又连续三天去到了刘勇家里做思想工作,他父亲才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假期还让他去练举重的话,就没人放牛了。*俊贤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买断”了刘勇的假期,让刘勇的父亲拿这个钱在村里请人替他放牛。至此,刘勇才算真正成为*俊贤的徒弟,走上了举重训练的“正轨”。
在*俊贤的努力下,年,罗甸第一只少年举重队成立了,队员只有5个,都是10至13岁的农村娃娃。刚开始,没有人对这只举重队抱以期望。可是2年后,年在湖南举行的全国举重分龄赛中,12岁的罗甸籍运动员刘勇第一次打破全国纪录。年,在辽宁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上,刘勇又获得48kg级举重冠军。从那以后,罗甸少年举重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后多次在国家、省、州各级体育竞技舞台上崭露峥嵘。
从此,罗甸县举重队声名鹊起,队员从最初“5人小集体”稳定发展到现在拥有40人的“大家族”。三十多年来,*俊贤坚守一个人的体校,托举一群孩子的梦想。
坚守“一个人的体校”
举重队成立后,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刚开始没有资金和器材,没有训练场地,刚刚成立的少年举重队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很多运动员最初参加训练,不适应训练和生活节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举重训练很耗费体力,营养要跟得上,要休息充足。
为了举重队的稳定发展,*俊贤要到处“化缘,找训练场地添置训练设备;为了孩子们有一个好的身心来完成任何训练,他既要管吃又要管住。他既是教练,又是校长,还是“保姆”。
怕孩子们住不好,他就拿自己房子免租给学生住,还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来补贴孩子们的营养伙食,多次去州体育局要器材,有时他还会带领孩子们动手改造已经淘汰的器材,用于辅助训练。
举重训练很艰苦,参训的孩子都处在叛逆的年龄阶段,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有一次,*俊贤突然接到队员岑武豪家长的电话,说自己的儿子岑武豪被绑架了,这可吓坏了*俊贤,马上骑着车到处去找,终于在公路上找到一个人独行的岑武豪,他说自己是走在路上,突然被人推进了面包车,后来乘他们不注意自己就偷跑了出来,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大问题的*俊贤带着岑武豪去了警察局。但没想到,警察询问的结果出乎了*俊贤的预料,原来是岑武豪觉得训练太辛苦,所以假装自己被人绑架,打电话给父母,让父母觉得他一个人在罗甸不安全,好把他接回家。
从这以后,*俊贤意识到,只顾训练远远不够,孩子们父母不在身边,他就得充当父母的角色,要兼顾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做好品德教育,让孩子“先做人后成才”。
之后,*俊贤开始引导孩子们在训练之余学会独立生活,自己洗自己的衣物,自己打扫卫生,做菜、做饭。很多家长特意来感谢他,很多在家里不听话的孩子,被*俊贤“管教”得很好,不仅有好的身体,回到家还会帮父母分担家务,后悔没早点送孩子来学举重。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十年来,*俊贤带领这支少年举重队已走过30余个春秋,期间累计向社会输送少儿举重运动员多达名,其中不乏刘勇、杨康、岑武豪、王友权、白跳等在国家级赛事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经他启蒙并推荐到高一级体育学校深造,并通过训练达到国家级运动员水平,参加专业的全国性大赛。
专注一份“幸福的体育事业”
*俊贤说,自己不能局限在举重项目里,得有“大体育”的眼光和格局,国家省州县各级举办的体育比赛,不管田赛还是径赛,举重还是摔跤,野钓还是奔跑,每一次都是他带队,很多比赛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
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积累,他摸索出从难、从严、从实的“三从”训练方法,创造了从招生到选材,到培养,再到输送的一条龙管理模式,发挥了少年举重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孩子们对举重的浓厚兴趣。此外,他还注重少年举重队员的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收获了应有的回报。
因此,*俊贤获得很多荣誉: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教练员”,年、年被贵州省体育局分别授予“全省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个人奖”、“全省‘十一五’规划青少年业余训练个人奖”,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个人)”,他带领的罗甸少年举重队也多次在国家、省、州级的重要赛事中斩获团体前三名、“体育风尚队”等殊荣。
面对未来,年近半百的*俊贤坚定地说,他还会继续努力,为罗甸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为罗甸竞技体育事业的腾飞而继续努力奋斗。
END
来源:罗甸工会黔南热线综合整理编辑精彩回顾
1、医院县管专家陈友魁:那份初心值得用一生守护
2、疫情期间,用电、用气、取暖、加油有这些最新*策!
3、罗甸县总工会开展慰问新冠肺炎病*防控援鄂、支援省级医务人员家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