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首页 » 种类 » 灌水 » 三农报道为了ldquo举重之乡rd
TUhjnbcbe - 2020/6/5 18:07:00

《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大赛

为了“举重之乡”孩子们的冠军梦

——“铜陵好人”王守文的故事

文/一滴水

引子:

他14岁离开“举重之乡”,来到铜陵市体校举重队训练,15岁考入安徽体育运动学校,16岁获得安徽省运会男子59公斤级举重冠军,27岁退役后主动放弃省城优厚工作待遇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又回到生他养他的“举重之乡”,在家乡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图啥?图的就是为了“举重之乡”孩子们的冠军梦。他,就是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中心小学教师、安徽省举重教练组委员王守文。

今年38岁的王守文,自年8月退役后,为传承举重事业,培养体育新人,他不忘初心,主动放弃省城优厚工作待遇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胥坝乡,在该乡中心学校担任小学体育教师。他到校任教后,注重发挥自己举重专长,自荐创建“胥坝小小举重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爱生如子、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利用每天课后业余时间和寒暑假,义务指导学生练习举重,先后为省、市运动队输送58名优秀举重小运动员,他所带队参赛的小运动员共摘得省赛20金11银10铜,全国赛1金2银的好成绩。他用诚信之德,托起“举重之乡”孩子们的冠军梦,先后荣获“安徽省农民体育先进个人”、“铜陵好人”、“铜陵市少先大队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重返家乡担任小学体育教师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曾走出陶月强、陶玉强、马中、程昌胜等10余位全国和安徽省举重冠军,被省体育局授予“举重之乡”称号。15岁的王守文,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怀着一颗“冠军梦”的向往,于年9月考上安徽体育运动学校兼省举重队运动员,走出江心洲的胥坝乡群心村来到省城合肥。年,他和他的哥哥同时参加安徽省第八届运动会,就首次获得59公斤级男子举重冠军。年8月,他从安徽体育运动学校退役后,面对多项选择,是留在条件优越的省城,还是重返养育他的家乡?与许多渴望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的同学们的想法不同,他的初心就是乐意回到家乡小学当一名体育教师,志向旨在家乡农村普及体育运动知识,为国家培养体育幼苗。他的同事没有想到,他的父母和亲朋好友更是没有想到:一个获得省级冠军的优秀运动员,不留在省城工作,反而要到条件艰苦的乡下小学当教师?于是,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初心和自己的梦想,也带着亲人和同事不理解的心情,回到了铜陵,回到了“举重之乡”,并主动要求到交通不便的家乡小学当体育教师。在得知区教体局将他分配到自己家乡胥坝中心小学后,竞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觉。

毛遂自荐,创建全省首个小学生举重队

同年9月,是新的学年开始。

王守文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自己熟悉的校园,他懂得,这是自己新征程的开始,也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开端。

在军人的眼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在王守文的心里,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也决不是一个好运动员。所以,他在担任胥坝中心小学体育教师时,一边按时按质完成1到6年级的体育课,一边留心观察3至5年级的举重苗子。在他深思熟虑之后,年1月,主动向校领导提出要发挥自己的举重专长,创建一支20余人的小学生举重队,利用放学后业余时间和寒暑假,义务进行培训,为“举重之乡”培育举重幼苗。

校领导听到他的想法和思路后,不仅高度重视,而且非常赞同。有了校领导的支持,王守文信心倍增,他通过在体育课上找苗子,课下选拔的方式,首批准备挑选20名举重小队员。谁知,令王守文意想不到的是,被选中的学生不但家长不同意,连学生也不愿意干。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王守文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家访。一村又一村、一户又一户,反反复复地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让孩子参加小小举重队的种种好处,宣传从胥坝乡走出的举坛名将陶月强、陶玉强、马中等为国为家乡争光的事例,并表示,他所培训的时间都在课后,不耽误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同时,他所培训全是义务的,不收学生一分钱。就这样,在近一个月的夜晚里,王守文就是这样用双脚来来往往于学校至学生家中。精诚所至,精石为开。王守文的努力与真诚,终于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同年2月,由20名小学生组成的全省首个“胥坝小小举重队”在“举重之乡”正式成立了,教练员的重担也自然落到了王守文一个人的肩上。

又是一个令王守文意想不到的是:他创建的“小小举重队”,学校作为一项体育特色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立即受到了上级*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农报道为了ldquo举重之乡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