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阅读大致需要5-7分钟
前两天在星球里说了一个关于「田忌赛马」的思维方式的问题,觉得这个话题有必要再说说。
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课本里都学过。但你想过,这个思维方式可能是有问题的么?
有问题在哪呢?就是,本来规则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但是田忌用了“妙招”,其本质是打破规则,获得了胜利。
反正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田忌赛马是个“正面故事”,大家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课本就是这么教的嘛。田忌什么人?聪明人。
但现在想想看,这个故事传达的价值观还真,有点片面。
田忌赛马的故事传达的是什么价值观呢?就是崇拜绝招,崇拜计谋,崇拜以小博大。
但是,田忌赛马的故事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最大的竞争力,其实都是靠笨功夫、靠时间积累出来的。这事儿压根没啥绝招可言。
道理很简单,来得快的东西,别人赶上也快。所谓“绝招”,不就是「信息差」么。绝招你能学会,别人一样也能学会。
当信息差被互联网抹平后,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去学新的绝招。换句话说,你必须不断的追热点、找机会、找风口,你需要一直疲于奔命。
比较可怕的是,如果你非常不幸,竟然通过“使绝招”获得了一些好处,久而久之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因为你尝到了“绝招”的甜头,就更加不愿意花功夫做积累。没花功夫做积累,就更愿意去学绝招以求四两拨千斤,这可就进入到走火入魔的循环里了。
其结果是:你的「真实水平」一直就被锁死在了基础区。卧槽想想觉得真可怕。
就好比,如果你发现讨好上司能获得加薪的结果,你就不会再愿意把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了。
你可能会觉得,讨好上司也算是一个能力啊。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短期看,讨好上司也许有点好处。但是从长期看,你怎么能保证你一直在同一家公司?你怎么保证你的上司能一辈子护着你?你怎么能保证公司,或者具体到你这个部门不会被裁撤?
你保证不了。这意味着,你只能把自己人生交给运气。这特么也太不靠谱了吧。
反过来,那些靠积累、来的慢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成就了,就没人能撵上,你的本事也不会被拿走,你到哪都吃的开。
你想干新媒体,你能雷打不动的每天写它字,一写就写10年么。我身边,包括我看到的很厉害的写手,没有一个是靠天赋得到对应的成就的,要不就是写微博、当记者,写了好多年,要不就是本来就有写作习惯,写了10年,这才给人留下一种写文章“举重若轻”的印象的。
只不过大家更愿意相信这人天赋异禀,不愿意看到这家伙写了10年,也无从发现自己眼中的这个“大牛”在初始阶段有多菜和笨拙而已。
在今天,有大批人对孙子兵法有误读。孙子说的「算计」这两个字,通常大家都觉得是“使绝招”、“使计谋”。
但实际上,孙子说的“算计”,真正的意思是:计算。
其实人家孙子说的已经很明白了。“算计”的核心思想就是「先胜后战」。什么叫先胜后战?就是没开干之前,把事儿弄清楚,该调查的调查,该测试的测试,该验证的验证,干之前把事儿摸的滚瓜烂熟,知道自己赢定了,再开干。
所以,会做事的人,永远是战略聚焦,用压倒性的兵力投入,永远先胜而后战,追求以多胜少。毛主席也是这个思路。
孙子说的「算计」和「使绝招」真的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缩影,背后对应的是普世价值观的问题。如果我们接受的信息和观念,都是要变得更聪明,更会使巧劲儿,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带来的结果是,我们会同时干很多事,幻想学绝招,哪个点都能四两拨千斤,随便做一做就会有神奇的结果,永远浅尝辄止。结果是什么有效的积累都没有。这就是我们身边大多数人的普遍现状。
说了这么多,我是不是在批斗田忌赛马呢?还真不是。
我觉得得辩证的看问题,现在我不是批田忌,我觉得用计谋ok,看你得看你什么时候用计谋,危机时刻用不仅没问题,而且很必要,那个叫灵活。但不能成天只想着使绝招,那就不对了。
积累和计谋,从重要度角度讲,同样重要。从时间花费占比角度讲,8分时间去积累,2分时间琢磨灵活。
换句话讲,大部分时间,你都应该花在日拱一卒上,花在对自己的精进上。小部分时间,你要靠灵活给自己带来突破性转机。
灵活得建立在积累之上。
在工作中的例子是,如果你光想着怎么使计谋让老板赏识你,那从长期看会出问题,你总会露馅。但如果你首先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可以为公司带来绩效的人,这时候你再靠方法,让老板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