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考成语考查真的变了吗 [复制链接]

1#
“新课标卷成语详细解析”新课标1卷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新课标2卷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医院跑去。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新课标3卷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我信精神。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決然冰释,生机勃勃。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答案见下1、新课标1卷C(1)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2)空谷足音:比喻极其难得的音信、言论和事物。(3)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成自己的准则。(4)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展示......历史”并不是繁重的工作、困难的的事务。(5)改换门庭:a.改变出身门第,提高社会地位。b.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句意只是改换工作方向。(6)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不合语境。2、新课标2卷D(1)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望文生义。应为“目不暇接”。(2)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望文生义。(3)安步当车:安:安详,从容,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4)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5)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6)苦心孤诣:①指对某件事用心,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诣:指达到的程度或境界。3、新课标3卷B(1)浩如烟海: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2)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句中没有新旧的对比,使用不当。

(3)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不能修饰诚信精神,使用错误。

(4)按图索骥: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a.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b.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5)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6)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属望文生义。波波详解成语考查真的变了吗?
  年真题一出,不少人纷纷表示成语考查难以把握,说好的成语辨析呢?


  其实,细看,只是形式上做了些变化,成语考查的重点还是没有改变,仍然是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成语辨析题也是基于对象和褒贬基础之上的,这一点我们在一轮复习网课中已精讲,此处不赘述。且来看看全国新课标三套卷最新真题中的三道题,从出题形式上来看,还真有些新颖,成语题从来没这么出过题,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只是在过去常考的成语适用题上稍作改变,唯一一点改变就是:涉考成语个数增加了,由四个变为六个,过去考四个成语,分别放到四句话中,让我们判断成语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而现在是六个成语放到六句话中,让我们判断正误,然后以选项组合形式呈现。

我们再来具体看这几道题,
  新课标I卷
  ①比喻能力强,多用于人,此句中明显对象误用。
  ③此为多义成语,意即投靠新主,或改变出身,此句中选择职业道路,自然属对象误用。
  ④强调同时进行,不冲突。此句中应用“相提并论”更合适,同属对象误用。
  新课标II卷
  ①睫毛不相交接,说的是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此句中明显对象误用。
  ②把火安置在一堆柴之下,自然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此句根据后一个成语“未雨绸缪”可知,此处为对象误用。另据句意亦可知,此处褒贬也误用。
  ⑤此为多义成语,指不慌不心地走路,也指安于贫贱的生活。根据句意,明显对象误用。
  新课标III卷
  ②侧重强调与过去比有进步。此句中无此比较,属于对象误用。
  ③说话有份量。此句属于对象误用。
  ⑥此词当属最常考的一个对象误用成语之一。对象只能是疑虑、误会和隔阂。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1元公开课,听波波告诉你“准高三如何逆袭”!

7月2号晚19:00直播,错过直播还有录播随时看喔~

报名网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