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恩来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榜样金 [复制链接]

1#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不仅因为党能够制定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还因为党在领导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能够适应时代、实践和人民的需求,造就一代又一代灿烂群星般的领袖人物、伟大人物、英雄人物,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永远的榜样、光辉的榜样,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永远的榜样、光辉的榜样。

一、周恩来是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生的光辉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员意识,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在这方面,周恩来堪称全党的楷模。周恩来伟大光辉的一生,几乎参与了党、国家和军队的所有重大决策,经历了党、国家和军队的所有重大事件,有高潮和胜利的喜悦,也有低潮和挫折的磨难,但他对伟大祖国的光明前途始终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

作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恩来为党和国家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周恩来曾援引过鲁迅先生的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说,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过去历史上很多暴君、皇帝、独裁者,一个个地倒下去了。但是历史上的奴隶、被压迫者、农民牢牢地站住了。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

毛泽东一生,举重若轻。举重若轻是毛泽东领导风格的突出特点。周恩来一生,举轻若重。举轻若重是周恩来领导风格的突出特点。毛泽东和周恩来实现了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完美配合。而他们两个人,又都实现了各自的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举轻若重和举重若轻的完美统一。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合作,可比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毛泽东最离不开的,是周恩来,没有周恩来就没有今天的毛泽东;周恩来最离不开的,是毛泽东,没有毛泽东,也没有今天的周恩来。叶剑英生前讲过,他最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周恩来,毛泽东的格局,周恩来的气质。吴玉章在《自励诗》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是怀抱这样的人生信念工作和奋斗的。周恩来伟大光辉的一生,是以身许党许国、献身党的事业的一生。除了党和国家利益,他没有丝毫个人利益。周恩来伟大光辉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获得了永生。周恩来伟大光辉的一生,又是为理想信念而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一生。

周恩来用毕生奋斗践行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光辉照亮了他的一生。

二、周恩来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光辉榜样

周恩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主要培育者之一,也是以身作则,践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杰出榜样。如果说,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几代共产党人,那么周恩来作风则影响了几代共产党人。

年3月18日,在延安整风之后,周恩来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这七条修养要则,周恩来信守一生。他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与多方面的知识修养,既注重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注重学习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集东西方智慧于一身。他一生不停顿地学习,一生践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生坚持言行一致、行重于言。他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有一句名言:“跟着新生的力量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并具有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才是正确的。”周恩来终其一生,永不懈怠、永不自满,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和精神的进取。

年3月5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毛泽东发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他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年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向北平出发。周恩来和毛泽东有一段著名的“赶考对”。临行前,周恩来对毛泽东说:“多休息一会儿好,长途行军坐车也是很累的。”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和这段著名的“赶考对”,影响了周恩来后半生。周恩来用一生的实践,践行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践行了艰苦奋斗;他同样用一生实践,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为全党作出了榜样。

周恩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在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方面,堪称典范。他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严守党的组织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从不搞小圈子、小团体,在党安排的任何岗位上都竭尽全力工作,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他严守党的工作纪律,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从不超越权限办事;在国外参加会议或访问,每天不管多晚都要向中央报告请示。他严守党的保密纪律,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绝不泄露半句。

周恩来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但贡献越大,他越是谦虚谨慎。他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周恩来一生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有人称他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总理。

周恩来长期身居高位,但他从不以此自居,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周恩来没有孩子。延安时期,他收养了许多烈士子女。他和邓颖超,相濡以沫,互敬互爱,是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典范。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严以用权是周恩来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他对党的责任担当。他曾说过:“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会影响一大片。”他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和邓颖超一生的工资积蓄全部交了党费。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周恩来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他的工作日程总是以分秒来计算的。他没有节假日,还经常通宵达旦,甚至昼夜不眠。年,胡志明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一个要求,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周恩来的回答是——“我做不到。”据有关方面统计,年1月到6月1日住院期间,医院检查和重病休息的日子外,共天。他抱病工作的情况是:9天工作12至14小时;74天工作14至18小时;38天工作19至23小时;5天工作24小时;只有13天的工作量在12小时以内。他以76岁高龄的重病之身,有44天工作18至24小时,是天的31%。其中有几天是连续工作不间断。直到四五月间,周恩来4次同因缺氧而引起昏迷,不得不于6月1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周恩来的工作和奋斗,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三、周恩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周恩来一生情系国家和民族。他曾经说过,我们这些人一辈子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拉车啊!一息尚存,就得奋斗!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地之子”。他时刻关心人民的安危冷暖,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在他胸前带着的徽章上,铭刻着的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成为他一生践行的宗旨。

周恩来为了让毛泽东集中精力思考战略性和理论上的重大问题,自己把大量精力放在处理具体事务、具体问题上。有一次,一位曾经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多年的同志问周恩来为什么这样做?周恩来严肃地说,你怎么也讲这个话?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有那么多具体的事,总要有人去管它们。我多管些这类事,就可以让毛主席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一些更大的问题。周恩来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的总管家,是政务最繁忙的人。但他游刃有余,无论是复杂问题,还是简单问题,都处理得自然流畅,井井有条,节奏分明,有声有色。中国有一句古语:“致广大而尽精微。”周恩来具有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襟怀,他的格局是广大的。他一生又养成了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严谨作风,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