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蟹道就是王道,职业投资经理人张晓歌,论严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业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414/8846512.html

蟹道就是王道,职业投资经理人张晓歌,论严学章蟹派艺术

1、

蟹寄居于泥水之中,或蛰伏,或肆意张扬,自带盔甲,坚硬无比,一张蟹钳,似有万钧之力。俗语所谓虾兵蟹将,说蟹天生是一块将*的料。

艺术始于人心,发肤柔软之处,自然柔情似水,万般温婉,又兼有千般变化,或寄情山水,点染皴擦;或挥毫泼墨,肆意挥洒;或激扬文字,万古流芳。

将艺术之*,寄于蟹道,“横行不霸道”,严师学章,自谓老蟹,设坛立约,开宗立派,立蟹派山门,坚硬的蟹壳里自有一段宅心柔肠,所谓标新立异,前无古人。

张晓歌论蟹道

2、

我的家乡有两条河汇入渭水,一条叫麦李河,一条叫石头河。麦李河名字的由来无从考证,而石头河就很好理解,石头河的河床上全是大大小小的青石,流觞曲水,涓涓清泉,湍流穿乱石而奔涌,远远看去,只见光滑的鹅卵石陈兵列阵于河床,不见流水沉沙,自然名副其实。

小时候和同学去石头河玩水,最有趣的是捉螃蟹。搬开石头,在石头下总是有很多小小的螃蟹,石头一移开,小螃蟹就拼命往水边跑,虽然是横着跑的,但跑得很快,跑不快的就成了我们装在瓶子里的玩物。小螃蟹身体并不坚硬,肢体灵动,很好玩儿,全不像长大后的螃蟹张牙舞爪,仗着坚硬的壳和很唬人的大蟹钳,让人无法亲近。

螃蟹生活在泥水之中,水中无路,所以后来学语文,对横行霸道这个词很不以为然。

直到后来在北京结识中华蟹派艺术创始人老蟹严学章,这个儿时的疑惑终于有了新的诠释。

结识老蟹那一年,我刚来北京不久。中华书画协会陈养群主席聘我做协会的副秘书长,而严师老蟹是协会的常务副主席,自然是我有幸结识的一众艺术大腕中,最有特点一位大师。

京城美术界的水很深,藏龙卧虎。老蟹45岁在职业生涯的*金时期辞去湖北襄阳市文联主席的公职,挂冠进京,专事艺术创作,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在学术上,老谢以螃蟹自喻,独创“横行不霸道”的学术理念,既有鹤立独行、另辟蹊径的艺术雄心,又有大智若愚、大隐于市的机巧,这中间要有智慧,要有谋略,更要有胆识。

初始老蟹的时候,老蟹已然光彩照人,著作等身。老蟹是国内最顶级的中国书法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艺术评论协会和中国楹联协会的会员,创立中国艺术创作院并任院长,又是清华美院、北航士嘉美院的客座教授,活脱脱一个五星上将,冥冥中暗合了蟹将的定位。能够集诗、书、画、论之大成于一身的人,在中国的文化圈子里并不多。

说心里话,我向来怕见光彩照人的人,这会让自惭形愧,找不到北。所以,一开始我刻意与老蟹保持距离,这是我的狭隘。

4、

第一次与老蟹有深入的了解,是我们结识后不久,中华书画协会筹备举办一次为名家书画展,养群主席邀请我和老蟹共同参与策划。老蟹提出,将这次书画展定位为“中国脊梁”书画名家邀请展,并如数家珍般的罗列自己心目中能够承载和担当这一称谓的书画名家。从他们的口中,我第一次听到了后来让我高山仰止的艺术大家的名字:魏峰、陈克永、于永茂、杜希贤、王玉河、穆永瑞、刘俊京等等。

一边听着养群主席和老蟹陈述这些书画名家的推荐理由,我一边在心中默默思考:用艺术的微躯承载中国文化脊梁之重负的立意本身,就需要博大的胸怀和高古的大格局,至少呈现出一种为中国文化立则的使命感。这让我心中肃然起敬。

后来,知道老蟹一直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之外,坚持开办“素质星”少儿艺术培训,从娃娃做起,立志于为提高少年儿童文化素质的高位,思考书画艺术的源头活水,自然需要对中国文化未来鼓与呼的使命感、责任感。

随着交流的深入,对老蟹的学术、艺术和产业三位一体的蟹派艺术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于老蟹的艺术成就,我不敢妄作评价,借用《中国美术》杂志主编、美术评论家徐恩存先生的高论,表达我深以为然的敬仰。徐先生说:“严学章先生以学术研究、蟹体书法及图式水墨生肖画创作、蟹派艺术创意产业三个支点共同构建了蟹派艺术体系。蟹派艺术卓尔不群,具有原创性、独特性、学术性,十分难得。”

中国书协顾问、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兼评审委员会主任刘艺说:“我看了严学章蟹派艺术作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构思奇妙独特,第二个是作品有内涵有寓意。很多作品都有独特的寓意,绘画的作品也好,书法的作品也好,都不是无的放矢,言语空洞。他的文学修养确实深厚,不是一个写字匠,而是一个高明的创作家。他的画,既是收藏品,也是一个文化产品,还可以当做一种消费品,值得欣赏、收藏和开发。”

坦率地说,相对于老蟹的图式水墨生肖和独特的螃蟹体书法作品,其实我更喜欢那些作品中的文字注解,如果说,老蟹的水墨生肖和独具个性的螃蟹体书法作品,是螃蟹坚硬的外壳,那么,老蟹的学术散文和文论,才是蟹壳里包裹着的柔软、醇香的蟹*,尝一口满口余香。试想,如果一个没有大智慧、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如何能举重若轻地写出“你属什么我属什么无论属什么血脉属华夏;祖在哪里宗在哪里不管在哪里根本在中国”这样让人感动的楹联。

这是根植于骨子和血脉中的文人气质和厚积薄发的文化修养的呈现与表达!

5、

我认识的老蟹,学贯中西,通古博今,兼具多重人格魅力,有时候温良敦厚,一副儒雅的文人墨客的模样,是谦谦君子,友善待人,交游甚广,遍及全国各地的笔会活动在他的数百篇横轮里神采飞扬。有时候,老蟹又是犀利的批评家,总是在独立思考,鹤立独行,时有敢于颠覆传统、挑战权威的“横论”横空出世,引发热议,让庙堂之上的权贵们哑然失声,又打心底里认同他独具一格的艺术思辨才能。关于传统,老蟹说:

“创造是对传统的最高尊重。传统不是正统。传统是镜子不是尺子。传统是活的。”

对于个性的理解,老蟹说:“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没有缺点就没有特点,没有特点就没有卖点。”,深深共鸣。

这种文人情怀和特质,这体现老蟹“思想批判与友善待人分立”的处世原则上。

作为一个大学问家,老蟹始终是一个勤奋的创作者。关于老蟹耳熟能详的“汉砖临帖”、“床板习字”的故事,我没有亲历,宁愿相信一切传说都是“真的”。有一年春节期间,收到严师邀请,到他的家里出席创作展示活动,短短的春节假期,当我们还沉浸在迎来送往、胡吃海喝的俗套中不能自拔,老蟹却创作了数以百计的书法绘画作品,在超过两个小时的创作交流会上展示,让人叹为观止。

在朋友圈老蟹的系列散文作品《横论》,更新频率之快、涉猎内容之多、见解之独特,让我系统的了解了老蟹自成体系的蟹思维,见识了一个文化大家独特的学术魅力,渐渐的,我从刻意保持距离,彻底沦为蟹粉谜弟,在我的朋友圈,点赞转发分享最多的,就是老蟹的艺术、老蟹的文章,老蟹的横论。

老蟹的普通话不好,每次听他讲话,我都要打起精神,琢磨明白他的湖北话中的要义之后,总是像喝了一杯醇香的酒,舒服极了。久而久之,觉得老蟹的方言,也蛮有特点的,这也许就是是爱屋及乌的意思吧。

几十年走南闯北,我自持也算见过一些光彩夺目的人,发现勤奋是这一个群体共有的特质。老蟹是一个勤奋的艺术创作者,也是一个上蹿下跳,不肯安分的社会艺术活动家,这几年,反响很大的“中国新四派”、“真的”书画展、“严师讲堂”、“严师高徒”、“严学章回乡展”等等活动,每参加一次,都深深地震撼了我,感动了我。

6、

仔细研究老蟹的艺术作品,老蟹对中国文字具有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和举重若轻的驾驭能力。善用成语古语的谐音或变形,表达更高层次的艺术诠释,恰如其分,绝不牵强,如“知行合艺“、“横行不霸道”等等。老蟹创作的十二生肖,一个“福”,衍生出十二个与生肖珠联璧合的吉祥用语,深入挖掘出中国传统生肖文化的要义与精髓,阅后无不拍手称快。

老蟹对艺术市场的把握也很有见地,在艺术品市场长期陷入低谷的这几年,独创“全家福”生肖作品和为新婚夫妇创作的“和美图”,深受藏家的喜爱和认可。

老蟹给过我一些作品,我都小心珍藏,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送我的即兴书法作品,有一幅包涵我名字信息的“晓之以歌”四个大字和一首小诗,十分用心,和许多得到老蟹墨宝的人一样,深深感动。

前些日子,收到老蟹的邀请,参加了老蟹“横行不霸道,京华二十年”严学章艺术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又一次完整的聆听了严师四十五岁挂冠进京独闯京城艺术圈的故事,短短二十年,老蟹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让人叹为观止。老蟹提出的如何进一步提升蟹派文化的艺术价值、市场价值的命题,得到与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同,现场成立了蟹派艺术的研究组织,许多藏家慷慨解囊,当场收到艺术品基金上百万元,为艺术与市场、艺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开了一个好头。

作为在文化投资领域工作多年的职业投资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艺术品与金融产品结合的有效突破,囿于当代艺术家作品变现难和回报周期长的制约,不得其解,我也知道严师邀我参加活动的期许,心中十分忐忑。

我曾经与老蟹就艺术创作的“术”与“道”有过一次讨论,我肤浅地认为,也许,从一个具有收藏价值和金融投资产品标的属性的市场价值分析,似乎需要在“道”的层面,做进一步的思考,囿于门派,难免有门户之限,而从“术”向“道”的升华,岂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老蟹告诉我,蟹派艺术,从开宗立派开始,就是从道的层面思考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艺术产业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与社会上的那些江湖门派相比,蟹思维的核心理念就是构建一套效法传统又开拓创新的艺术思维理论体系,蟹派洋洋洒洒几百万字的艺术思考,正是从道的层面思考艺术的内在价值,形成为“蟹道”服务的完整学术理论体系,这也是在低迷的艺术市场,蟹派的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市场价值一枝独秀的根本原因。这番高论,让我茅塞顿开。

其实,蟹思维早已把艺术的触角,升向更高的维度,从“先亮斋”到“三不堂”,再从“三不堂”到“汉海堂”,江汉汇于长江,长江汇入大海。在北京南城,昔日的皇家“三海子”猎场,南海子的一汪秀水,早已荡漾着艺术的灵动,站在汉海堂观海听涛的严师老蟹,早已将目光投向深邃与浩瀚,未来二十年,可期可待。这是我一个蟹粉的祝愿和期冀。

7、

结识老蟹不久,有感于老蟹艺术创作的触发,萌生了为老蟹写一篇文章的冲动,文章完成后,老婆说我一个"混混",给一位艺术大家写文章,叫不自量力、班门弄斧,所以写成后的文章,也没有拿给老蟹看,后来就不见了。我自然无意对老蟹的艺术说三道四,我是一个容易激动的、感性的人,我无法在看见一处美景的时候不大声赞叹,我也不会在读到一篇美文时不拍案叫绝。结识一个文化艺术的大腕,泽被在一个有趣的灵*之下,岂能不为之鼓与呼?!

蟹行走在泥水之中,水中本无道,而无道即是大道,即是王道。

横行彰显蟹派艺术天马行空的肆意挥洒,而不霸道,更是一种包容天下的气度,其实,一只蟹将的努力,其实也霸不了谁的道。老蟹是一个艺术之神眷顾的宠儿,其实不用管霸不霸道,只管横行就好。

如今,蟹之道,当为王道,有藏家踊跃收藏的现象为证,有市场价值的稳步上扬为证,酒是陈酿的甘醇,老蟹纵横千里,几十年艺术修为,已入化境,大道至简,老蟹的艺术遐思,需要市场的理解与加持,当乐观以待。

而我,一个艺术票友,不知不觉,早已着了蟹的道,岂不乐哉、快哉?

(年6月5日成稿于总部基地)

作者简介

张晓歌,男,籍贯陕西岐山,定居北京。在CMG产业体系工作,高级管理人员,资深职业投资经理人,高级会计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内最早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之一。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投资公司总裁。

业余文学、书法爱好者。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华书画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项并入展。业余创作散文诗歌作品0多万字,主要在网络平台和朋友圈分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