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体能资讯不同运动方式诱发的激活后增强 [复制链接]

1#

摘要

虽然在最近的研究文献中,研究了不同运动方式诱发激活后增强(PAP)的作用。但是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还没有对这些多种运动方式在诱发PAP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本文就不同运动对PAP效应的诱发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教练员们和运动员应该考虑使用有用的信息整合进入训练,因为PAP效应可能因为所进行的运动方式而不同。

关键词

等长:增强式训练:可变阻力:肌肉启动

绪论

激活后增强(PAP)是一种通过调节活动(CA)后肌肉爆发力量增强的现象(34,55,68),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来提高运动表现。PAP效应是在训练开始前,通过控制和调节活动(CA)的训练的休息时间、负荷和量而产生的(50,54-56)。通过研究发现肌肉激活后的增强作用源于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高阶运动单位募集能力的增加和肌肉收缩时羽状角的改变。

PAP效应可以通过各种运动方式获得的,包括在1次重复最大(1RM)7,15,17,19,21,25,45,59,70)的60%到90%之间,举起最大或接近次最大强度的自由重量,进行阻力短跑,如雪橇拉或推(58、65、67、69),可变阻力(VR)15-30%的负荷进行负荷训练,冲击运动VR(2,41),最大等长自主收缩(24,27,29,52),和增强式训练(3,8,26,36,41,47)。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和每种运动方式诱发PAP效应所需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抗疲劳能力更强的运动员对PAP反应更好,包括次最大强度自由重量的举重的运动(55,68);教练需要从文献中获取可用的信息来规范最合适的策略去诱发PAP效应。例如,在田径训练中,阻力跑可能是个更可行的策略。如果没有自由阻力设备的情况下,使用增强式、等长和VR训练诱发PAP效应也是可替代的一种选择。因此,本综述的目的是探讨现有文献,了解不同方式诱发PAP效应的反应从而改善运动相关表现的效果和每种PAP效应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提供与当前文献中的空白相关的信息。效应量由一下公式测量:

M1是群组的手段/条件1,比如说,对比组。M2是群组的手段/条件2,比如说,实验组。SD1是这个群组或条件的标准偏差,SD2是这个群组或条件的标准偏差2。pooledSD是基于以下等式的计算/p>

效应量被认为:(a)细微的影响是如果d0.20,(b)小的影响量是如果d=0.20-0.49,(c)中等影响量是如果d=0.50-0.80,和(d)大的影响量是如果d=0.8(16)。但是,因为一些研究所示的数据仅以图像形式表达,计算这些研究结果的效应量是不可能的。

自由重量训练

自由重量训练是最常见的方法作为诱发PAP效应。例如,硬拉,深蹲和举重(力量翻和衍生动作)(表格1)。Arias(5)等人的研究。让参与者进行15秒下蹲跳(CMJ)前,以85%1RM的速度分别进行1,3,5次硬拉,之后每隔2分钟进行一次,直到抬举完成后16分钟。跳跃高度在所有时间的间隔都有下降,15秒时显著下降(p0.05)。作者认为15秒时的显著下降是由于在恢复早期疲劳占主导地位(5)。此外,Arias等人还注意到选择进行CMJ的间隔只有2分钟,这可能会导致疲劳累积,随后影响肌肉从硬拉中获得激活后增强效果的能力。相比之下,Strokosch(60)等人的研究表明在1RM的85%进行4×2次提举,90秒的恢复后,站立跳远(SBJ)成绩提高了4.64-5.35%(p0.05)。这可能由于使用了可变阻力(VR)在硬拉的提升阶段(60),并且通过额外的VR已经被证明更有效在诱发PAP效应通过比较与单独的VR训练(48,49)。这将会在后面的部分继续讨论。

一个广泛的用于提高CMJ高度的调节活动(CA)是深蹲(55)。采用深蹲来提高CMJ成绩的研究表明,使用1RM的60-84%(中等负荷)和85%(高负荷)的单组和多组负荷,以及15秒到10分钟(7、17、21、25、45、55、68)的休息间隔,可以使跳跃高度提高2-12.7%。除了强度等级外,深蹲的深度也会影响深蹲对下肢肌肉的强化程度(12,21)。例如,Esformes和Bampouras(21)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了在每次3X3RM负荷下进行的四分之一蹲(QS)和平行蹲(PS)的PAP效应。研究结果显示,PS优于QS(12.8vs9.7%,p0.05),这是由于下蹲深度越低,臀大肌的活化越强,PAP效应越大。这一发现与Caterisano(12)等人的研究一致,臀大肌在PS期间对肌肉活动的贡献大于QS。

除CMJ外,还研究了深蹲对短跑成绩的影响(17,59)。Crewther(17)等人结果表明,进行1RM的1深蹲,在15秒和每四分钟间歇到16分钟后(p0.05分),没有提高冲刺成绩。然而,Seitz(59)等人研究表明,设置7分钟的恢复时间,以相同的强度.容量进行深蹲作为CA,短跑时间提高2.16%(p0.05)和平均加速度提高4.59%(p0.05)。这两项研究结果产生冲突的一个可能原因可能是参与者的力量水平不同。在Seitz(59)等人的研究参与者是精英级橄榄球运动员相对1RM后蹲是体重的2.02倍,而亚精英组的橄榄球运动员只有体重的1.73倍(通过使用Crewther(30)等人研究的1RM预估图,将参与者的平均体重除以基于3RM下蹲的预测深蹲1RM)。研究表明更强壮的人对PAP效应的刺激反应越好(15,25,28,55,68)。例如,Gourgoulis(28)等人发现深蹲可以超过kg的人CMJ高度增加4%(p0.05),但是没超过kg的人没有显著的差异。在更强壮的人中有更多的II型肌纤维成分和更大的肌肉横截面积会增加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程度,以提高PAP效应(1,43)。此外,更强壮的人更耐疲劳,这也影响了CA(14,31)后的神经肌肉疲劳。

一些研究也调查了举重作为PAP效应刺激的有效性。Dolan(19)等人的研究显示表明在1RM的80%的条件下,3×3的高翻挺举可使铅球成绩显著提高3.6%(p0.05)。这一结果与Harris等人的发现相似,~5.33%(p0.05)的急性提高在铅球成绩中(以50%和75%强度2×2,1RM的85%强度2×3)。除了铅球的表现,举重作为一种诱发PAP手段也被发现有利于CMJ的表现(15,45)。McCannandFlanagan(45)的研究参与者也显示,在进行5RM的1×5的高翻后,跳跃高度的急性改善约为2%(p0.05)。同样地,Chiu和Salem(15)也发现,抓举作为诱发PAP效应的手段可以使CMJ改善5.9%(p0.01)。根据上述研究发现,举重是诱发PAP效应的有效方法;但是把举重整合进入训练之前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首先,由于举重动作的复杂性,在选择举重用来诱发PAP效应之前,教练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教运动员举重技术。其次,与所有的自由重量训练一样,举重训练需要举重设备;因此,在没有设备的比赛或田径训练中,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以1RM的50-90%强度进行举重和深蹲等的自由重量训练,已被证明能诱发PAP效应,并提高跳跃和短跑的成绩。但在进行这些运动时,运动负荷、训练量、个体的力量水平、休息时间、运动范围和可使用的设备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阻力冲刺跑

有一些研究(58,65,67,69)(表2)已经研究了使用雪橇拉和推的形式作为诱发PAP效应来提高冲刺的运动表现。Seitz等人(58)的研究显示进行体重75%强度1×15米的雪橇后以4分钟(0.95%,p0.05)、8分钟(1.8%,p0.05)和12分钟(1.55%,p0.05)间歇恢复,20米冲刺时间有显著的提高。相反,以体重%强度1×9米进行雪橇推降低了冲刺运动表现(1.36-1.29%,p0.05)。同样,Winwood等人(69)研究显示参与以体重的75%强度进行1×15米雪橇拉12分钟内,在15米冲刺时间有显著的提高(0.75,p0.05),但是以体重%的强度进行1×7.5米的雪橇推降低了冲刺的运动表现。Seitz等人(58)认为较重的(75%体重)雪橇推和拉可能导致了短跑技术的改变,例如,在进行无障碍短跑时增加躯干倾斜角度或髋关节角度,最终导致正常加速运动学的中断。Whelan等人研究显示以20-30%的体重进行雪橇的来,然后间隔90秒的恢复时间,未能提高10米短跑成绩。作者指出,20-30%的体重可能太轻,无法诱发PAP效应(67)。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体重的75%强度进行1×15米是诱发PAP效应的最佳方法。

由于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经常使用阻力冲刺训练,因此在田径训练中,以雪橇拉和推的形式进行阻力冲刺可能对诱发PAP效应是有价值的(65,67)。然而,这种CA方法可能只适用于在场地或人造草坪上训练的运动员,因为在其他表面上进行雪橇拉或推可能会对地面和雪橇造成损害。此外,目前还没有研究调查阻力冲刺对跳跃、变向等其他动态运动表现的急性影响,因此,目前的数据仅支持使用阻力冲刺作为CA来提高冲刺成绩。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可变阻力阻力训练

可变阻力(VR)改变肌肉骨骼系统在整个运动范围内的阻力,以匹配力量曲线(46)。VR的加入使在动作早期向心阶段由于机械缺陷“障碍点”之外有更大的负荷。因此在整个动作范围可以保持最大力量的发展。常用的VR设备包括弹力带和铁链(48,49)。

如表3所示,在最近的研究中已经研究了使用VR诱发PAP效应。例如,Mina等人(48)研究显示,参与者使用1RM的85%强度2×3深蹲和35%的负荷来自动作顶部的弹力带作为CA后,1RM的深蹲增加了(+7.7%,p0.01),大于没有使用VR的参与者。这一发现得到了Mina等人后来的一项研究的支持。(49)在1RM的85%下进行2×3深蹲,35%的负荷由顶部铁链贡献,下蹲1RM成绩提高了6.6%(p0.01)。作者指出,这可能是由于在离心阶段股四头肌的活动更大。这些研究的一个局限性是没有报告VR条件下运动底部的负荷。因此,在移动的底部范围内,负荷对PAP效应的影响还不清楚。

Seitz等人的(57)研究经过90秒的休息,4×2(1RM的85%,15%来自VR)暂停箱式后,SBJ的表现有显著的改善,分别为4.0-5.7%(p0.05)。这一发现得到了Strokosch等人(60)的支持。在执行与Seitz(57)等人相同的VR暂停箱式深蹲方案后,SBJ的性能提高了3.82-6.01%。Seitz(57)和Strokosch等人(60)有一项新发现,通过对比发现使用在进行包括VR和自由重量运动后,诱发PAP效应所需的恢复时间仅为90秒,而单独进行自由重量运动所需的恢复时间是5分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负荷下,VR运动比传统的阻力运动能引起较少的疲劳(57),因此可以在较短的恢复时间来诱发PAP。

关于VR诱发上肢肌肉PAP效应的作用。BakerandNewton(6)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了1RM75%强度的2×3次的卧推和17.5kg的铁链以及1RM75%强度无铁链卧推的效果,有铁链的卧推与没有铁链的相比,有铁链的卧推峰值和平均向心速度增加了10%(p0.05)。作者认为,卧推表现的提高很可能是由于肌肉硬度增加和更快的伸展-收缩循环(SSC)(6)。

除了挂铁链和弹力带在杠铃上,VR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动态运作(2,38,41)诱发PAP效应。Lum(41)研究了在柔道运动员热身动作中加入阻力拉杆(RBP)模拟柔道摔的开始阶段,对高拉力测试(HPT)和特殊柔道体能测试(SJFT)成绩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经历了3种不同的条件。在对照组,参与者进行他们通常的赛前热身。在干预条件下,参与者每人进行一半的准备活动,每项练习重复3组5次SBJ,或重复2组5次SBJ和RBP。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BJ和RBP组的总柔道摔次数显著增加(3.85%,p0.01),而SBJ组只有第一系列总柔道摔数显著增加(8%,p0.05)。与对照组相比,只有SBJ和RBP能显著提高HPT的峰值功率(5.8%,p0.01)。尽管有可能在SBJ和RBP条件下的PAP效应比单独SBJ条件下的PAP效应更大,可能归因于在SBJ和RBP条件下执行的工作量更大,但其他研究也显示了进行VR练习对急性运动成绩的积极影响。Aandahl等人(2)也注意到,与对照组相比,在训练经验的武术练习者中,用弹力带进行10次回旋踢后,回旋踢的速度增加了3.3%(p0.05)。最后,Lim等人(38)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正常游泳热身方案(0米)相比,游泳运动员在完成一次有1X5阻力带拉(模拟自由泳)的游泳(米)后,再进行50米自由泳计时试验时,游泳运动员在25米时有更快的分段时间。尽管这些研究已经表明,当VR设备用于特定运动时可以诱发PAP效应,但这些研究都没有提供关于使用最佳阻力水平的建议。

目前的研究表明,与单独进行自由重量运动相比,将VR纳入到自由重量训练中,可以产生更好的PAP效应的效果。根据目前的研究,建议负荷是15-30%和1.5-7分钟的恢复时间。虽然单独使用VR的练习也被证明可以诱发PAP效应,但目前还没有推荐使用的最佳阻力水平。因此,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无法获得自由重量设备练习的情况下,例如在田径训练或比赛期间,使用VR练习以诱发PAP效应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等长训练

等长训练的特点是肌肉收缩而不改变关节角度(42)。它可用于单关节,如等长膝关节伸展,或多关节,如等长后蹲(51)。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常被用来诱发PAP效应,个体在特定时间(3-10秒)(24、27、29、51)内最大程度地收缩肌肉。也可以通过对固定物体(如墙或固定杆)施加力来实现最大的等长收缩。尽管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等长收缩来诱发PAP效应提高深跳(DJ)、下蹲跳CMJ和膝关节伸展运动表现(24,29),但其他研究表明,等长收缩作为PAPCA的一种形式的有效性(27,51)(表4)是存在矛盾的。

French等人(24)研究了在最大自主收缩(MVC)条件下进行3X3或35秒等长膝关节伸展对CMJ、DJ、5秒短跑和等速膝关节伸展运动的影响。在33秒训练计划后DJ高度(5.0%,p0.05)、DJ的地面反作用力(4.9%,p0.05)、等速伸膝(6.1%,p0.05)均有显著改善,而在35秒计划(-1.73到-3.05%,p0.05)后没有明显改变。尽管French等人(24)的研究显示35秒等长腿部伸展后深跳运动表现没有改善,但Gullich和Schmidtbleicher(29)的研究表明,在MVC时进行35秒的等长腿举和每次重复之间休息1至5分钟,可以改善CMJ(3.3%,p0.05)和DJ(41%,p0.05)的高度。两项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冲突的一个可能原因可能是,在French等人(24)的研究中,休息时间较短(~5秒),导致无法恢复来达到增强效应。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可能是,Gullich和Schmidtbleicher(29)的研究中的腿举运动比French(24)等人的等长腿部伸展动作增加了深跳运动表现所需的更多肌肉的激活。此外,由于腿举和跳跃都是多关节活动,进行腿举可能比腿部伸展更容易诱发PAP效应,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机械特异性。

尽管上述研究显示最大等长收缩的正PAP效应,但也有其他一些研究显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27,51)。Gossen和Sale(27)研究了在MVC进行1~10秒等长伸膝,20~40秒休息对动态伸膝运动表现的影响。在等长和对照组下,峰值速度、峰值扭矩、峰值力量和转换到峰值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样,Robbins和Docherty(52)的研究表明在MVC的37秒等长后蹲和4分钟休息,重复训练和对照组之间的CMJ输出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分)。GossenandSale(27)和RobbinsandDoherty(52)在这项研究中没有明显的发现可能是由于收缩时间长度的问题。诱发PAP效应的等长训练为每次重复3-5秒(24,29),Gossen和Sale(27)和Robbins和Doherty(52)分别为10秒和7秒。MVC下的等长收缩持续时间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更高程度的疲劳,然后降低PAP效应。

Lim和Kong(37)研究了比较了最大等长收缩和深蹲对短跑成绩的急性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在30米短跑前被分成了三种不同训练计划的实验组,在MVC时33秒的等长腿部伸展,在MVC时33秒的等长深蹲和1RM90%强度的3次的深蹲。结果显示干预后无明显PAP效应(p0.05),但是作者发现不同的干预措施在不同的参与者中有不同的效果。例如,从作者提供的数据来看,在为不同的参与者执行不同的CA之后,冲刺的运动表现得到了改善。这表明运动方案可能需要个性化来获得PAP效应。

目前关于最大等长收缩对PAP效应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每次重复3次,最大收缩持续时间为3-5秒,恢复时间为1-5分钟,似乎是诱发PAP效应的最佳剂量。此外,由于机械特异性,建议使用与测试动作相似的多关节等长收缩动作。目前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没有PAP效应差异在进行等长训练和自由重量训练之间。所以在没有自由重量训练的情况下,等长训练也是可行的选择来诱发PAP效应。据我们所知,还没有研究探讨上肢等长收缩对诱发PAP效应的影响。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填补这一块空白。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增强式训练

增强式训练简单来说就是在活动中尽可能使用肌肉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力量。其中包含SSC,特征是快速的离心,随后是缓冲阶段最后是向心阶段。下肢增强式训练有DJ.跨栏跳和CMJ等,上肢有卧推投掷(benchpressthrow)和增强式俯卧撑。研究表明,增强式训练作为PAP-CA的可以有效地诱发PAP效应,从而提高跳跃(表5)(3,10,13,18)、短跑(表6)(3,8,9,23,64)、柔道(41,47)、投掷(表7)(61)和运动专项表现(26)。然而,一些研究也显示,在进行了增强式练习后,短跑时间(62)和跳跃高度(20,40)没有显著变化。

BonfimLima等人(8)的研究研究了2X5DJs75厘米高度在短跑运动表现的影响,在10分钟(2.4%,p0.05)和15分钟(2.4%,p0.05)后50米短跑时间有显著改善。同样地,Bryne等人(9)在完成13DJ后从20、30、40、50或60厘米的个人最佳跳高成绩在20米短跑成绩的急性影响,显示没有明显减少20米短跑时间(2.93%,p00.05)。此外,Abade等人(3)研究了在传统足球热身训练被动恢复6分钟后,增强式训练作为热身在接下来冲刺运动表现的影响。训练计划包括45跳过40厘米高的障碍栏和敏捷梯训练(一只脚在敏捷梯上跑10级)。结果表明,增强式训练作为CA可使10m(-2.9%,p,0.05)和20m(-3.4%,p,0.05)的短跑成绩提高,而被动休息12分钟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虽然在这些研究中增强式训练显示了作为PAPCA的积极作用,但是Till和Cooke(62)的研究发现,完成5次双腿屈膝跳和4、5和6分钟的恢复后,并没有改善10和20米短跑时间(p0.05分)。可能是与短跑一致机械特异性的不同,因为短跑的包含水平和垂直推动力,而抱膝跳跃只涉及垂直推动力(64)。因此把增强式作为一种诱发PAP效应的策略也需要考虑产生力的方向。

另外还研究了有负荷的增强式训练来诱发PAP效应的有效性。Turner等人(64)比较了20米短跑中有负荷(10%体重)和无负荷限制的效果。结果表明:无负荷条件下,4分钟时的10米冲刺加速度增加(1.8%,p0.05);有负荷的条件下,4分钟时的10米冲刺加速度提高(2.2%,p0.05)和8分钟时的10米冲刺加速度提高(2.9%,p0.05);4分钟和8分钟时的20米冲刺速度提高(2.3%,p0.01)和8分钟(2.6%,p0.01)。然而,短跑运动表现的变化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提高,因为Turner等人(64)报告说10米和20米短跑加速度的基线测量的误差分别为3.4%和2.6%。由于短跑速度的提高幅度在典型的误差范围内,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参与者的表现波动造成的。FerreiraJunior等人(23)最近的一项研究使用与Turner(64)等人相同的程序,发现m跑成绩在高中田径运动员中干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0.89%,p0.05)。所有分段时间(0-30、30-50、50-70和70-m)也没有显著差异,除了70-m,使用有负荷增强式训练的干预条件导致分段时间比对照条件更快(2.5%,p0.05)。根据这两项研究的结果,不建议使用有负荷和无负荷的增强式训练来改善短跑成绩。

使用增强式训练作为CA可以提高跳跃的运动表现(3,10,13,18)。例如,Burkett等人(10)比较3种不同的热身计划对CMJ运动表现的影响。热身方案包括一个次最大强度跳跃,要求参与者进行一组5次跳跃,每次跳跃高度为最大跳跃高度的75%;另一组有负荷的跳跃计划,要求参与者在63.5厘米高的跳箱上进行一组5次跳跃和10%体重的负荷:还有一个拉伸计划,14次拉伸每次拉伸保持20秒。研究表明与不进行热身相比,有负荷跳箱的组,跳跃高度提高了3.3%(p0.05),而次最大跳跃(0.9%,p0.05)和拉伸条件(0.7%,p0.05)没有。作者解释说,根据理论上Treppen概念,每一次连续的负荷跳跃都会使运动单位数量的增加,会有更大的力量生产(10)。当阻力被移除,更多的运动单位被招募,产生更大的功率输出,或增加跳跃的能力(10)。

增强式训练CA对运动相关成绩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短跑和跳跃的运动成绩,因为增强式训练也被证明对其他运动项目,如柔道摔法、网球发球和田径和投掷类运动(36、41、47、61)也能产生PAP效应。Miarka等人(47)的研究和Lum(41)研究了增强式训练CA对SJFT运动表现的影响。Miarka等人(47)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跳箱的总投掷次数明显增加(12%,p0.05)。同样地,Lum的(41)研究表明,与单独柔道热身相比,在柔道热身方案中加入35SBJ后,在第一系列SJFT中的投掷次数增加了8%(p0.05)。

在Karampatsos等人(36)的研究中,增强式训练作为CA对田径类投掷成绩的急性影响是显著的。在这项研究中,投掷运动员在比赛前1分钟连续进行3次CMJ。结果表明,与没有CMJ的相比,完成3CMJ的投手平均投掷距离提高了(2.66%,p0.05)。Terzis等人(61)做了同样的实验,在40厘米的高度连续5次DJ,可以提高低手投篮距离(4.6-7.4%,p0.01)。

在目前的文献中,很少有研究探讨上肢增强式训练CA对运动相关表现的影响。据我们所知,只有等人Gelen(26)的研究比较了各种上肢热身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的上肢热身方案分别是增强式训练、传统热身、动态热身和静态拉伸对网球发球表现的影响。增强式训练组包括6种不同类型的弹道训练,传统组包括6种上肢动态训练,动态热身组包括肩、腕、带网球拍的躯干旋转运动,静态拉伸组包括7种上身伸展运动。结果表明:增强式训练(3.4%,p0.05)和动态热身(1.3%,p0.05)使球速明显高于传统热身组,增强式训练组的球速明显高于动态热身组(2.1%,p0.05)和静态拉伸组(3.9%,p0.05)。

deVillarreal等人(18)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方式增强式训练作为CA诱发PAP效应。在这个研究中,比较了不同负荷的CMJ(最佳负荷下的35CMJ)、DJ(最佳高度下的35DJ)和排球标准热身的PAP效应。结果表明,在完成CA5分钟后明显提高,有负荷的CMJ和标准的排球专项热身计划可使CMJ高度(分别为4.1%和6.9%,p0.05)、DJ高度(分别为4.18和4.49%,p0.05)和最大功率输出(分别为2.4和10.9%,p0.05)。尽管有负荷的CMJ计划可改善CA后6小时的CMJ高度(9.0%,p0.05)。作者认为在进行DJ作为CA后,CMJ和DJ高度没有改善,可能与DJ训练引起的高水平神经肌肉疲劳有关,以及从增强式训练结束到开始运动之间的短恢复期(5分钟)。研究结果显示,有负荷的CMJ和标准的排球专项热身计划都可以诱发PAP效应提高急性跳跃的运动表现,而只有有负荷的CMJ计划可以延长跳跃运动表现(18)。

在Faigenbaum等人(22)研究中,增强式训练在诱发儿童PAP效应的效果是明显的。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中到高强度动态训练(如跨步跳和高抬腿)热身的参与者,其折返跑和CMJ高度分别提高了1.8%(p0.05)和5.5%(p0.05)。此外,在15厘米的箱子上完成3次DJ后,CMJ的高度(6.1%,p0.05)和跳远(1.9%,p0.05)有更大的改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高儿童急性运动表现的改善中,使用增强式训练CA是可行的。

有研究显示,由于增强式运动与II型运动单位的优先招募有关,增强式训练CA与自由重量训练相比,是一种更有效的诱发PAP效应的方法(55)。此外,增强式训练CA可能产生较自由重量训练更低的疲劳水平,因此允许更大的增强效应,同时减少最大PAP效应所需的时间(36,55)。Seitz和Haff(55)的文献综述中,与中高强度抗阻训练(5分钟)相比,增强式训练CA(0.3-4分钟)可以获得更大的PAP效应。这也在Karampatsos(36)等人的研究中被证实。,重复3次CMJ后1分钟的恢复期足以提高投掷成绩(2.66%,p0.05)。此外,与自由重量训练相比,增强式训练也被认为更符合短跑的生物力学特异性。增强式训练CA具有与短跑加速阶段相似的触地时间(33)。并且增强式训练CA只需要最少的储备,不需要特殊技能,同时激活多个肌肉群,并且可以快速执行。因此,它是诱发PAP效应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理想方法(35)。

根据所回顾的研究,目前的文献表明,在运动前进行上下肢的增强式训练可以使随后相关运动的成绩提高1.31-12%。还发现,运动表现的提高几乎可以在CA之后立即发生(20秒-1分钟)。但是随着CA的容量增加,如多种方式或多组的增强式训练,建议要有更长的休息时间(2-7分钟)。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点击放大可查看清晰图

结论

本文回顾了了各种运动方式对不同运动表现诱发PAP效应的影响。每种方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PAP效应,各有利弊。已经证明影响PAP效应的几个因素包括有负荷强度、休息时间和力量水平。目前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当进行自由重量训练时,使用VR代替20-35%的负荷可以产生更大的PAP效应,而且恢复时间更短。此外,在没有自由重量设备训练的情况下,可以使用VR、等长训练和增强式训练等方法来诱发PAP。此外,诱发PAP效应的运动应选择与运动项目相似的动作。当以训练或者比赛目的诱发PAP效应和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选择最合适的运动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的信息。

作者介绍//

ChoonYeowNg

-新加坡体育学院体能教练,新加坡举重联盟举重教练。

SiowEeChen

-新加坡体育学院体能教练

DannyLum

-新加坡体育学院体能教练主管

译者:邹奇

-cscs

-年至今一直从事私人教练

校对:吴双君UP运动与体能发展联盟讲师

-NSCA-CPT

-国家职业资格中级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参考文献

1.AagaardPandAndersenJ.Correlationbetweencontractilestrengthandmyosinheavychainisoform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