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当日历2月16日ldquo我 [复制链接]

1#
五一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08179.html

买书当然是当当

*本文为《艺术点亮文明——漫游世界文明史》编辑手记

年可以说我只完成了一套书,就是《艺术点亮文明——漫游世界文明史》。

在版代那里看到这套书的时候,首先是它的封面打动了我们。(这套书一套六本,我门当时只看到了两本封面,后来等签完合同付完款,收到全部封面图之后,我们才感觉上当了——这套书就这两本封面比较好看……)然后再一看内文,版式也不错的样子,好的,引进吧!其实没有这么随便啦。我们从版代那里了解到,这套书一共六本,每本以一个重要的文明时期为主题:《史前时代》《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内容涉及每个文明时期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建筑、文化、教育、衣食住行、科技、政治等等……生活在那个时期会涉及到的,基本都能在这套书里找到。

1

史前时代

2

古埃及

3

古希腊

4

古罗马

5

中世纪

6

文艺复兴

(大家一定发现了中文封面图和原版书完全不同对不对?那是因为按照原版书的封面设计的话,看起来很像历史教科书,让人没有翻开的欲望,加上原版封面图有几张不太好看,我们只好重新设计了……)

而且内文配图几乎都是世界知名的艺术品、文物、建筑,重要的艺术品和文物旁边还配有白描图,每个部分都有标上序号分析细节,我们当时就觉得,这书好啊,就算是去博物馆参观实物也没有这么详尽的解析啊!遇到已经残缺不全的建筑,书中还画出了复原图,这也是即便到实地看也无法了解的。比如著名的巨石阵,现在长这样:看到今貌你能想象出原来它是什么样子吗?书中不但贴心地画出了复原图,而且还把每个部分标了序号说明名称和用处:可以说非常贴心了。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套好书,决定引进之后,领导把这套书交给我做,:“果子,三个月可以做出来吧?”我:“……应该不能吧……外国史我不是很熟,做的时候估计要查不少资料,应该挺花时间的……”领导:“你就等翻译排版完交给社里看校对就是,不用花多少时间的。”我:“……好的吧……?”译者第一本译稿交来还比较准时,我还没看内容就先交给美编排版。因为原版尺寸比较浪费纸,我们稍微调整了一下尺寸,现在的尺寸比原版小一些,我担心排起来会显得拥挤。我给了美编几种字体做参考,然后一次次调整,调整了好几版,才跟美编定好主标题、正文、图注、地图每一种文字的字体字号字距。这乍看简单,实际上光是地图上就好几种字体,城市名,国名,河流名,海洋名……用哪种字体哪种字号都是经过了统一的。有了明确的规定美编排起来就容易,看起来也舒服,不然这张地图一个字体那张地图一个字号,很容易乱。美编交来排版后的文件,进入译文校改阶段,我一看,哦嚯,完蛋。译者交的什么*译文,读都读不通。赶紧找译者修改,译者刚开始还配合,改着改着把我拉黑了……我:???好吧,一切重来,再找人翻译。然后就找到了现在的这个译者,李响同学。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不是换译者,我怎么能找到李响这样的人间好译者呢!译文读来很舒服不说,而且非常配合修改。有的地方我不太懂,问她,她都能给我很好地解释。(↑↑↑这样的译者请给我来一打~)可贵的是,李响同学的专业并不是艺术,而是法学……大概有才华的人都是这样多方面发展的吧……这次译文完成之后,我先改了一遍再交给美编重新排版,译者一边交稿,我一边改,一边交给美编排版,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然后交给社里走三审三校又花了三个月……审到《中世纪》那本的时候,还卡住了……因为里面涉及到了穆斯林……还有十字*东征……虽然书上对于穆斯林都是客观且正向的表述,但领导还谨慎地让我删除了相关内容(删掉了一个对页以及修改了部分内容)……删完之后还请了两个相关的专家来审核,没问题了才通过……(所以拿到书之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中世纪》这本多了2P白页给你们做笔记了……)随着编校工作进入尾声,我有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去跟领导商量:“领导,我们这套书都是碎片化的知识,读完之后可能不太容易留下一个整体印象。我想做个思维导图,为读者整理思路。现在的问题是:这样做会花很多时间精力,而且不一定会因此提高销量,你说我要不要做呢?”我当时确实很犹豫,本来就已经远远超过了领导规定的编校时间,再做思维导图又不知道要拖多久了……我把决定权交给了领导,如果她不同意的话,虽然有点遗憾,我也只能放弃不做了。领导毫不犹豫地说:“那做一个吧!”(领导英明!)我们商量了一下这个思维导图怎么做,领导建议用年表的形式,我尝试了一下,发现根本做不到,这套书的关键事件不是用具体的时间来串联的,我只能按内容分板块来串联。做思维导图很有趣,除了厘清本书内容之外,我还将书中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在思维导图里加了解释。比如《中世纪》这本有一章标题是《国家的诞生》。看到这一章也许有些读者有疑问:嗯?所以希腊、古罗马它们不是国家吗?为什么说在中世纪才诞生国家?这里就涉及到国家的定义了。在英文里“国家”这个词有三个不同的单词,而中文就一个意思,所以会有误会,于是我在思维导图里加了解释:我们这套书的副标题虽然是《漫游世界文明史》,但其实还是比较偏西方文明史的,涉及中国的部分非常少,于是我在思维导图里将这部分也做了平衡。比如文艺复兴时期发现新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我在其中加了中国航海的成就:加上这些内容,不仅仅是让孩子们了解中西方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看到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就能明白遇到某事时,中西方为什么会是完全不同的态度。比如,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西方人拍外星人电影,都是外星人入侵地球,而中国人拍外星人,却是跟外星人做生意?看看大航海时代中西方的作为,你就知道了。原本我打算把六本书的内容做在一张思维导图里,这样不但能看到每个时期各方面的发展,还能很直观地看到同一个板块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无奈每本书的内容太多,一张图里放不下那么多内容,我只好每本书做一张思维导图。不过,有心的话还是可以拿着不同时代的思维导图对比来看。比如儿童地位,中世纪时,孩子大多都是会被家庭抛弃的小可怜,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孩子们就开始得到大人们的尊重,过着被呵护的幸福生活了。

(所以孩子们,千万别穿越到中世纪的欧洲去呀!)

因为思维导图里加了很多工作,所以这套思维导图做下来又花了一个多月……然后开营销会议的时候,发行小姐姐说:“我觉得思维导图不怎么吸引我,倒是书里插图提到的艺术品和文物,如果能写明文物出处,做个打卡图就好了。孩子们去国外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还可以找找书中提到的文物,找到了就盖个章标记一下,多好玩。”大家纷纷点头。我:“……好的吧……”书里的所有实物图基本都没写文物所在地,为了做打卡图,我只能按图索骥搜索出处和详细资料,穷尽能力也只找到全书大概不到三分之一图片的出处……所以以后你们去国外的博物馆参观,发现了书中某些我没找到出处的文物或建筑,恭喜你,拓展了知识新边界。

(《艺术点亮文明》全套书+6张思维导图+1张打卡图全家福)

书印出来之后,我给许多人寄样书,大家都对这套书的用纸赞不绝口,我还挺意外的……这套书用的是进口纯质纸,上色层次更丰富,而且选用的克数比一般绘本用纸更厚一点,没想到读者立刻就看出来了。我们同事有时会被买盗版的、贪便宜买9.9十本包邮的读者气到,觉得我们这么努力做书,人家还不是去买烂书,把书做这么好值得吗?看来,还是值得的。编辑在书上费了多少力,读者都是看得到的。小当帮大家争取到了《艺术点亮文明——漫游世界文明史》20元购书优惠码TJW5BR现在下单3.9折到手哦▲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更多推荐

《穿越时空看文明—藏在身边的历史博物馆》米莱童书出品适读年龄:5-15岁▲点击图片,即可购买这是一套关于中华文明的儿童绘本,全书以生活中孩子最常见事物为切入点,以历史为脉络,以“小事物”为线索,整理归纳《城市的故事》《商贸的故事》《通信的故事》《艺术的故事》四册,绘本中的内容经过严谨考据,用写实有趣的绘画,从新颖的角度为读者解读历史,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中华文明。我们在绘本中为孩子设置了大量有趣的知识点,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轻松学习到历史知识、人文故事以及一些有趣的冷知识;余个知识点组成的庞大的知识体系、余幅精心绘制的图画、趣味十足的历史故事、令人惊叹的历史文物为孩子筑起一座藏在身边的“历史博物馆”,每翻一页,犹如踏入“历史博物馆”,阅览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历程。《我爱我的家乡》米莱童书出品适读年龄:5岁+▲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我爱我的家乡》在主题叙事上跳出了窠臼。在绘本当中,我们发现家乡不再是一个地点而已,她具有更多面的展现形态,有更丰富的情感触点。作者在更广义的范畴上对“家乡符号”进行了解读,共涵盖五大主题:《儿时的游戏》、《非遗大揭秘》、《故乡那些年》、《家乡的味道》、《我们的节日》。家乡在哪里?在这套书中,她在消失的儿时游戏中,在家乡的美味里,在节日的欢庆锣鼓声中,在手艺人的指尖上,在蒸蒸日上的生活里。家乡也不再是模糊的记忆或者父母给出的概念,而是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好玩、好吃、好看的具象表达。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浮夸的煽情,作者尊重儿童心理,用以小见大,举重若轻的巧思,为孩子们建立起朴素朦胧的乡土情、家国情。《艺术点亮文明——漫游世界文明史》译者序or译后记《来此人间遨游》年12月,我接到出版社的约稿,开始这套丛书的翻译工作。按照自己原先的工作计划,年头两个月,我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辗转各省,为另一本新书补拍文物照片。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补拍计划夭折,终日闭门不出,反倒意外促成这套书的翻译工作迅速完成。相比两月余的翻译,编辑进行了更为漫长且艰巨的审校工作。我们每日通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