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一、教观察,给素材
师:写作文少不了观察,观察主要的手段就是用眼睛看周围的事物。可是如果光用眼睛看,不用脑子记,眼睛会欺骗你。我问两个问题,看你能回答吗?对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马路上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不陌生吧?见过吗?红绿灯三个灯,一个红的,一个*的,一个绿的。哪一个灯在上面?
生:绿的灯在上。
师:看看。是绿的?(放ppt)哪个在上?
生:红的灯。
师:尽管我们的眼睛每天看到同一事物,但是熟视无睹,脑子不用,看到的也是假的,眼睛会欺骗我们。再问第二个问题,我刚才进来跟你们见面,你们看到我穿了件大衣是吧?这件大衣是什么颜色的?你说。
生:黑色的。
师:黑色的,哦……(拿出衣服)是大衣吗?不是的,还说是的。眼睛可以欺骗我们。所以观察要看仔细;脑子要记,记清楚。
师:下面看一段文字。(放ppt)有这么一段话,看得见吗?看两遍。
(学生看ppt上文字)
师:看完了吗?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让耳朵来帮助你记忆。哪位同学读得好?她?好。你读好啊,一定要读得清楚、准确,知道吗?好,试试。
生:(读)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事,闹出不少笑话。有时候,他提着眼镜,到处找眼镜。有一天,他回家居然摸错了门,跑到邻居家去了,差点儿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嗯。看了两遍,耳朵又帮你记了一遍,三遍了。现在,我把它关了,没有了。谁能把这段话说出来,好,能记多少说多少。
生: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有时候,他会提着眼镜找眼镜。有一天,他居然在回家的时候找错了门,摸到邻居家去,差点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真好,真好。还有谁要展示展示自己?
生:爷爷年岁大了,经常犯糊涂事。有时……
师:你比她好,她说的是“经常犯糊涂”;你说的是“经常犯糊涂事”。你记得比她清楚。
生:有时候,他手里提着眼镜,到处找眼镜。有一天,他回家跑错了门,跑到邻居家去了,差点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真好,两个同学记住了,看了一分钟都不到,把一段几个字的文字记下来了,不但记下来,还能回忆出来告诉别人,这就是本事。所以观察不仅要靠眼睛看,还要靠脑子记,耳朵、嘴巴、鼻子,都可以用。
有一次啊,我看到一段新闻,很有意思,说一个人在公交车上,突然发现手机不见了,他非常着急,于是说,“我手机不见了,手机不见了”。有一个热心的乘客说,“老弟,你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开着开着!”“那有办法了,小偷可能没有下车。”他就拨通了手机号,结果呢,在一个人的口袋里手机“嘟嘟嘟”叫起来了,大家一看,小偷,是小偷。
我们把这件事放到我们教室里来,写成一篇作文,时间变一变,地点变一变,人物变一变,事情变一变,变成这么一件事:爷爷有一个手机,他很喜欢,但他犯糊涂,找不到手机了,他非常着急:“手机呢手机呢”,怎么也找不到,就叫儿孙一起找。有的找厨房,有的找卧室,有的找客厅,都找不到。结果,小孙子跟他说:“爷爷,你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开着开着。”“那我有办法了”。最后,孙子把爷爷的手机号输到自己的手机上,一拨,结果发现手机在冰箱里面叫。孙子打开冰箱一看,手机真的在里面。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原来啊,吃好早饭,爷爷把剩下的饭菜放到冰箱里,把手机也放进去了。
二、看表演,理框架
师:有趣吗?好,我们请四个同学跟我合作,把这件事演一演,你们推荐几个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同学。
(学生推荐)
师:好,你们四个同学,加上我,我们五个人,合作演一演,演得要好。很简单,给你们一分钟分配角色,我做你们的爷爷。哪一个做小孙子?(指一学生)你做是吧。(指另几名学生)那你做爸爸,你做妈妈,你做奶奶,我的老伴。
我出门的时候,发现我的手机不见了,我就叫了:“孩子们过来”。然后你们就出来了:“什么事啊?老爷子?”我说:“我手机不见了”。“哎呀,你手机不见了,怎么去给人家看病呢?”“是啊,快帮我去找。老伴,你到卧室里去找。你们两个,一个到客厅里找,一个到书房里找。”小孙子你说:“爷爷,我上哪儿去找?”我说:“你自己找。”
找了半天,“老爷子,找不到。”小孙子你就问,“爷爷,你手机开着还是关着?”“我手机开着。”“开着,我有办法了。”然后,你用铅笔盒当手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按几下。结果呢,我们把椅子放这儿,作为冰箱。小孙子你说:“爷爷,手机找到了。”我说:“在哪儿啊?在哪儿啊?”你说:“在冰箱里头,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你打开冰箱一看,说:“爷爷,你的手机找到了。”我说:“啊,那真的是我的手机。”接着呢,你们都齐声责怪:“老爷子,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我就说:“哦,一定是我早上吃好早饭的时候,把饭菜放进冰箱,连手机都放进去了。”
会了吗?
生:会了。
师:你们都到旁边进行准备,要演得逼真啊,演得好,我推荐你们上年的春晚。
(开始表演)
师:把表演写成作文的话,要起一个题目,每个同学想一想,想好的,站起来回答。这样一件事,至少有三百个题目好起。好,说一个题目。
生:《巧找手机》。
生:《手机不见了》。
生:《找手机的最佳方法》。
生:《手机——冰箱里》。
生:《手机丢失记》。
师:《手机丢失记》,这有点故弄玄虚了。
生:《手机在冰箱里》。
生:《侦破手机案》。
师:这些题目都很好。《找手机》《手机不见了》,《巧找手机》。那么这件事,我们写下来的话,应该先写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先写起因。
师:这个,我觉得应该是不要的,“起因经过结果”,所有作文都是这样的。
师:应该先写什么?刚出门……
生:先写,爷爷刚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
师:对,看一看。(放ppt)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非常着急。第二句,请你来读一读。
生:他让我们全家出动,寻找手机,结果一无所获。
师:第三句应该写什么?
生:孙子出妙招找手机。
生:当我得知爷爷的手机是开着的时,我就拨通了爷爷的手机。
师:看一看,是不是。(放ppt)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开着的时候,我就拨通了他的手机。第四句……
生:结果手机和剩饭剩菜一起放在冰箱里。
师:结果手机在冰箱里。怎么会的?(边放ppt)爷爷手机在冰箱里唱着歌呢。第五句呢?
生:原来爷爷早上把剩饭剩菜放进冰箱里的时候,把手机也一起放进去了。
师:中国人写文章,要起承转合,要交代起因经过结果。怎么回事呢,哦,要问爷爷,爷爷告诉大家,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五句话,就是一篇文章。我请她来读一读。题目:找手机。
生:找手机。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非常着急。他让我们全家出动,寻找手机,结果一无所获。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开着的时候,我拨通了他的手机。爷爷的手机在冰箱里唱着歌呢。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去的呢?原来,爷爷吃完了早餐,把剩下的饭菜送到冰箱里的时候,随手把手机也放进去了。
三、丰血肉,炼字句
师:真有趣,两百个字不到,把事情说清楚了,可是这样写,这样交代,不具体。我们可以把一句变成几句,再把几句连起来。这里一共有五句话。1、2、3、4、5,(分组)每一组,把一句话变几句话。
(分配学生写作任务后,三分钟时间写作。)
师:先写好的同学,可以轻声地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通吗?顺吗?用词恰当吗?能不能再写得具体一点?清楚一点?生动一点?
(选两组学生上台读自己的作文)
生:爷爷是个医生,他天天都要去帮病人看病。可是,因为没有手机,所以联系病人很不方便,爸爸就帮他买了个手机。爷爷可喜欢这个手机了,去哪都要带上它。有一天,爷爷……
师:不是有一天,今天——
生:今天,爷爷要出门去为病人看病。但是他却发现手机不见了,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师:就到这儿。该写的没有写具体,要你写的是出门的时候手机不见了,着急,怎么着急的你没写,所以不合格。第二位。
生:爷爷折了回来,焦急地说:“哎呀……”
师:不是折了回来,折回了“家门”。
生:爷爷折回了家门,焦急地说:“哎呀,我的手机不见了,联系不到病人了。这可怎么办呀?”说着,赶紧把我们全家都拉过来,他让奶奶……
师:干什么?
生:都拉过来帮他找手机。
师:把全家都拉过来?是拉吗?
生:说着,赶紧把我们全家都叫过来。
师:都叫过来,唤过来。
生:说着,赶紧把我们全家都叫过来。他让奶奶去卧室里找,让爸爸去客厅里找,让妈妈去书房里找。我心里着急了,手机丢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让我去找呢?我问爷爷:“我去哪找呀?”爷爷让我自己想办法。我想,爷爷大概上厕所的时候把手机掉在厕所……
师:厕所,我们一般不用,叫洗手间更文明,知道吗?过去叫拉屎,现在不叫拉屎,现在叫上洗手间,这是用词的文明。社会文明了,用词也文明了,所以不用“厕所”,用“上洗手间”。
生:我想,爷爷上洗手间的时候大概把手机落在洗手间里了,我怎么不去那儿找找呢?我跑过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
生:爷爷更加着急了。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我对爷爷说……
师:把好主意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生: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如果爷爷的手机开着,那我就可以拨通爷爷的手机。爷爷的手机铃声一响,我就可以找到爷爷的手机了。
师:对了,把你的思想活动写出来,这叫什么?这叫心理活动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补充文章的不足。
生: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
师:“对爷爷说”改成“我昂着头对爷爷说”。
生:我昂着头对爷爷说:“爷爷,你的手机开着吗?”
师:这个手机一定是你爷爷的,所以“爷爷,你的”就省略了,“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呢?”
生:“爷爷,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呢?”爷爷回答……
师:无奈地,不高兴地。他着急呀……
生:爷爷不耐烦地回答:“当然开着啦”。“那么,我有办法。”我说。我拨通了爷爷的……
师:我说:“有办法了!”(读出惊喜的感觉)
生:我说:“有办法了!”
师:可以了,可以了。知道吗?写得还可以。
生:“嘀嘀嘀”,我刚拨通爷爷的手机,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我循声找到厨房里……
师:“循声”这个词很好,是跟着声音找到了地方。
生:我循声找到厨房里,竟然发现爷爷的手机在冰箱里“唱歌”。
师:“唱歌”后面加个“呢”。
生:在冰箱里“唱歌呢”。“爷爷,手机找到了。在冰箱里。”找到手机的我激动万分,大叫了起来。
师:你写得最好。(对小组最后一个学生)你要交代事情的结果。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
师:这句话叫什么?叫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
生:承上启下。
师:把这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再读一下。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去呢?
师:“去了呢?”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去了呢?大家都疑惑地看着他。爷爷想了想,笑着说:“今天早晨……”
师:“笑着说”,还不如用“不好意思地说”。
生: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早晨,我吃完早饭,把……”
师:吃早饭都在早晨吃的。
生:今天早晨,我……
师:还需要早晨么?
生:“今天我吃完早饭,把剩菜放进冰箱时,顺手把手机也放了进去。真是年纪大了,又犯糊涂了。
”
师:嗯,很好。
(全部读完后,教师逐一点评五个同学的表现。)
师:(请第二组同学上台)现在你们8个同学,注意了。一开始“爷爷犯糊涂……”这段话记得么?这段话可以不可以摆到文章里面去?
生:可以。
师:应该放哪儿?
生:开头。
师:为什么可以放进去?
生:可以介绍爷爷是个怎么样的人。
师:爷爷年纪大,犯糊涂,结果呢,发生了后面的。开头这段话是总的介绍,然后引出一件具体的事。好,你们8个同学谁愿意来读?
生:爷爷年岁大了,老干糊涂事,闹出许多笑话。有时候,他提着眼镜找眼镜。还有一次,他回家的时候,竟摸错了门。
师:这个“竟”比老师用得好,“竟摸错门了”这是不可能的事,结果发生了,用“竟”。
生:竟摸错了门,差点被人当成了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非常好。又闹什么笑话了呢?好,故事开始……
生:今天爷爷出门看病时,发现……
师:他去看病?给病人看病。
生:今天爷爷出门给病人看病时,发现手机不见了,就折回了家门,连忙大叫:“哎呀,我的手机呢?我的手机去哪了。”听到爷爷上窜下跳……
师:哎呦。上蹿下跳不要这样用,换个词好么?
生:急得团团转。
生:急得直跺脚。
生:急得直拍大腿。
生:急得不停地翻找自己的口袋。
生:爷爷急得心急如焚。
师:爷爷心急如焚,“急得”就不要了。
生:爷爷心急如焚。大声呼唤:“孩子们,你们快过来,帮爷爷找手机。”
师:帮爷爷?帮我,因为对孩子来说是爷爷,对儿子来说,不是爷爷。对吗?帮我找手机。
生:爷爷大声叫喊:“大家都出来啊。我的手机不见了。”全家都跑了出来。爷爷说:“你们快帮我找找。我的手机丢了。”老伴说:“我去卧室里找找。”“那我去书房里找找。”“那我就去客厅里找找吧。”
师:你发现吗,你的话有点重复啰嗦。
生:这时候,我突然……
师:这小孩会写,声音听得出来。
生:这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
师:灵光一闪(师伸拇指赞扬)。
生:抬头问爷爷:“爷爷,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呀?”爷爷毫不犹豫地说:“开着呢,开着呢。”
师:对了。看起来好像重复多余,但符合生活的习惯。“开着呢,开着呢。”再读一遍。
生:“开着呢,开着呢。”我有办法了,我急忙拿出自己的手机,拨通了爷爷的手机号码。
师:真好。
生:叮铃铃,我一拨通爷爷的电话就听见从厨房里传来一阵手机的铃声。我赶忙跑去厨房。
师:跑去厨房?没这种说法。跑到厨房去。
生:我赶紧跑到厨房去。原来,爷爷的手机正躺在冰箱里“唱着歌”呢!
师:还可以。来,这个同学。最后一段读出来就圆满了。
生:手机怎么会在冰箱里呢?爷爷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这样。孙子们……”
师:孙子们?儿孙们可以,知道么?儿孙,儿女、孙子,这可以叫儿孙们。孙子们都是孙子了。
生:儿孙们急着问:“这样是哪样呢?”
师:什么叫“这样是哪样?”这是怎么回事?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爷爷说:“我年老糊涂了,今早吃早饭时,把剩菜剩饭……”
师:听好听好,“吃早饭时,把剩菜剩饭放在冰箱里……”有这种说法么?“吃完了早餐——”
生:我年老糊涂了,吃完了早餐,把手机连同剩菜剩饭一起关进了冰箱里。
四、加题目,做练习
师:自从我们生活当中出现了手机,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手机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演变成许多故事。为此,有一个电影导演,叫冯小刚的,拍了部电影,讲了许多关于手机的故事。我们今天的故事是手机系列的一个,如果在手机前面加一个字,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加?
生:《找手机》。
师:可以。如果在手机后面加几个字,变成一篇文章的题目?
生:《手机失踪了》。
生:《手机丢了》。
生:《手机去哪了》。
师:现在有个电影叫《爸爸去哪儿》。
生:《手机不见了》。
师:《手机的故事》也可以。如果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可以么?什么题目?
生:《糊涂的爷爷》。
师:《糊涂的爷爷》,如果爷爷放前面,这句话怎么说?
生:《爷爷真糊涂》。
师:《爷爷真糊涂》,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戴着眼镜找眼镜,第二个开门摸错了门,跑到人家家里去了,被人当成老贼,差点被抓到派出所去。第三个,手机放到冰箱里。三件事,写出爷爷的糊涂。回家,把这篇文章写完整,给你来个字,写成个字,5段话,再加上第一段,6段话,认真地写,认真地改,最后加上一个妥当的题目就可以了。好么?下课。小朋友再见。
生:老师再见。
(执教: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整理: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沈燕、张玉兰、朱琥)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