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聚焦soda15强杠铃公交让通勤举重 [复制链接]

1#

“职住分离”是上海的一大特点。每逢工作日早高峰,数十万的通勤人口从外围居住地涌入市区,低效通勤问题随之而来。为提升通勤体验、优化线路配置,扁舟面包侠团队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程序——“杠铃公交”。今天,跟小交一起走进“游族杯”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优秀奖”作品:《杠铃公交——让通勤举重若轻》。

作品简介:基于职住分离引起的低效通勤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通勤的新型公交运行模式,利用一卡通刷卡、公交站点等数据,采取决策树算法、GIS等技术构建一套线路生成机制,为提升通勤体验、优化线路配置设计产生一款手机应用程序。

“杠铃公交”是一种公交运行模式,一套线路生成机制和一款手机应用程序(APP)。三位一体,但求一义——通勤。

相关研究表明,上海市大型住区通勤行为的公交分担率达到了51%,其中63%人会乘坐地面公交,但其通勤时间却远高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

该模式以城市职住人群通勤现状为依托,构建高密度公交行运网+大站快车运行线的基本线路形式,辅以配套APP优化模型配置。具体构建过程请看以下的生成机制:

扁舟面包侠团队通过对一卡通刷卡及公交站点位置数据的挖掘,决策识别有效的职住地信息。结合交通小区获取线路起止单元,通过单元内外数据的再处理确定公交站点。

最后结合道路拥挤系数,输出杠铃公交初始线路,后期根据APP用户提供信息及相关数据变动进行定期优化更新。这一过程中,有三个重要步骤:职住地识别、线路起止单元获取、站点确定。

在职住地识别上,针对通勤人群出行习惯,采用决策树算法对一卡通刷卡数据中某些属性字段进行筛选挖掘,得到具有通勤稳定性的ID及其职住地信息。

在线路起止单元获取上,利用GIS技术,采用系统聚类等方法划分城市交通小区,以职住地信息构建矩阵,结合单元间通勤方向、强度、距离的计算结果,筛选确定起止单元。

在站点的确定上,依托单元内部公交站的流量分布和单元间联系轴的缓冲区分析,初步筛选确定站点数量及位置,后辅以配套APP中的订制与众筹数据,更新站点设置。

扁舟面包侠团队表示,这款APP的使用人群是23~35岁、经济不宽裕的城市白领。他们有依靠公共交通进行远距离通勤的需求,是“累”并“期待”着的奋斗者。

该应用以杠铃公交线路的预定、众筹和公交的查询、实时为核心功能,辅以杠铃早餐等相关生活服务。比如,线路预订功能和杠铃早餐功能。

线路预订:通过与公交公司合作,APP将实现线路预订-支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