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麦久(博导,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来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年第2期
科学的理性认知与成功的训练实践是孕育先进训练理念的必要条件。认为: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创立的优秀理论成果,应坚持高度的理论自信,在积极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训练理念的同时,大力发展、弘扬和推广我国本土的先进训练理念。提出:应以"长板主导"作为我国备战年东京奥运会的首选策略,充分发挥"长板项目"和"长板能力"的竞技效益;在科学统筹全局的备战参赛工作中,确保传统优势项目的战略核心地位;在全面发展各专项竞技能力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运动员的特长优势。
年东京奥运会正快步地向我们走来。备战年东京奥运会,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界的头等要务。竞技运动训练和参赛的实践应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面临年东京奥运会竞技较量的严峻形势,应以什么样的训练理念指导我们的训练与参赛实践呢?在备战年东京奥运会的训练工作中,经常有人强调,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这一点当然是重要的,但令人不解的是,很少听到要总结、提炼、推广我们自己的先进训练理念。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疑问:什么是先进的训练理念?只在国外才有先进的训练理念吗?我国有没有先进的训练理念呢?先进的训练理念只能从国外引进吗?
笔者的答案是明确的:国外有先进的训练理念,我国同样也有。国外的要学习、引进,我国的更要发扬、推广。基于此,笔者拟从几个基本概念谈起,探寻先进训练理念由何而来,梳理近年来我们从国际上引进的部分先进训练理念,同时着重论述在我国孕育出的哪些训练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并围绕成功备战年东京奥运会,应如何弘扬、推广我们自己的先进训练理念略述己见。
1训练理念等基本概念释义
理念、训练理念、先进训练理念都是这一理论命题中的基本概念,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准确释义是我们进行深入理论探讨的必要基础。
理念,是一种思想、观念,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理性的认知。训练理念,是运动训练理念的简称,是指关于运动训练的思想、观念和对于运动训练活动的理性认知。运动训练理念指人们对于运动训练活动规律的认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能够指导训练活动成功进行,并经过了竞赛检验证明确为行之有效的理念,即为正确的训练理念。能够指导训练实践走在时代前列的训练理念,即可称之为先进训练理念。
先进与否是一个相对的认知,有着鲜明的时限性。在竞技体育发展余年的历史中,某个时段的先进训练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先进性很可能会逐渐弱化,而被新一代的先进训练理念所取代。人们正是在不断孕育的新的理念的导行下,推动各行各业,包括运动训练实践持续前行。
2孕育先进训练理念的必要条件2.1成功的训练实践与科学的理性认知
训练理念萌生于训练活动实践,是人类对于运动训练认知的理性表达。先进训练理念的产生有2个必要的条件:一是要进行成功的训练实践;二是要对成功的训练实践予以科学地理性认知。无论在哪个地域、民族,只要具备了以上2个条件,就有可能产生先进训练理念。当然,自身没有高水平训练实践的国家的竞技体育从业者,认真研究他国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思考,也有可能得到富有创见的理论成果。
2.2不同理论层面的先进训练理念
先进训练理念可孕育于不同的理论层面,包括专项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一般训练理论。运动专项的科学理论认知及高水平训练实践可以孕育出关于该专项的先进训练理念。如美国的篮球训练理念,欧洲、南美洲的足球训练理念,我国的乒乓球训练理念等,无疑都应属于先进训练理念。在一个项群多个运动专项的高水平训练实践基础上,可孕育出能够指导同项群多个专项成功训练实践的先进项群训练理念。如俄罗斯艺术体操、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训练理念,英国的赛艇、中长跑、自行车等体能主导类竞速运动项群的训练理念。当人们能够以宽阔的视野俯视不同运动项目总体,把握具有普适性价值的训练规律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训练理论层面的先进训练理念便应运而生,如训练分期理论、运动适应理论等。
3积极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训练理念
竞技水平发达国家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成功的训练实践,孕育出一批先进训练理念。多年来,我们以改革开放的态度,深入了解、虚心学习,从苏联/俄罗斯、美英、德法、澳日等国竞技体育界,积极引进了许多先进训练理念。
(1)在一般训练理论层面:对运动员自主参训积极性的尊重与激发,包括人体生物科学家、心理学家、体能师、技战术数据处理师、康复医疗师等成员的复合型教练团队的组建,3个氧代谢系统的供能机制与血乳酸指标的监测应用,紧密结合专项比赛的需要安排训练,运动训练分期的理论与应用,对训练课业质量的高度重视,训练方法与练习器械的不断改进,对训练伤病防治与控制的明显加强,竞技队伍组建的多民族融合,高密度、多轮次的赛事组织与赛练结合,训练竞赛与商业运作的紧密协同等。
(2)在专项与项群训练理论层面:美国与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高度专项化的大强度训练,欧洲足球运动员完善的青训体系,美国和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全程保持高速位移能力的训练,法国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的训练,欧美同场对抗性项群身体直接对抗能力的培养与应用,欧洲排球运动员多点多位的进攻配置,韩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直弯道超越战术,东非高原长跑运动员的地域选材等。
这些先进训练理念的引进,丰富了我们对运动训练活动的科学认识,提高了我国运动员的训练质量,促进了我国在多个运动项目上竞技水平的提高。
4我国运动训练界创造性的科学理论认知
先进的训练理念当然不只是在国外才有,我国运动训练业界同样在艰苦、成功的训练实践和不懈地科学探索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理论认知。
20世纪中叶,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有序地组织优秀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从业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断地探索竞技训练的奥秘,竞技运动水平快速提升。仅以参加夏季奥运会的战绩为例,自年悉尼奥运会起,我国连续在5届奥运会金牌榜上跻身“三甲”,已是国际公认的竞技体育第一集团的重要成员。在洛杉矶至里约的9届夏季奥运会中,共获得项次金牌。其中跳水(40项次)、举重(31项次)、乒乓球(28项次)、体操(26项次)、射击(22项次)、羽毛球(18项次)6大传统优势项目,合计达项次(占总数的73.7%)。除此之外,游泳(13项次)、柔道(8项次)、跆拳道(7项次)等项目都分别获得了不少金牌,以竞走为主力军的田径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也达到了8枚。可以肯定地说,如此数量巨大的成功的竞技实践,必然拥有科学认知的理论支撑,必然会引发丰富的理论思考。
几十年来,我国的运动训练学者、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等竞技体育从业者,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