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平均海拔米西藏修铁路,是一种 [复制链接]

1#

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桥特大桥鸟瞰(图源:人民日报)

年6月20日,横跨雅鲁藏布江的拉林铁路(拉萨-林芝)藏木特大桥主梁成功合龙。这座全长.1米、主拱跨径米的铁路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海拔最高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也是雅鲁藏布江上首座“一跨过雅江”的铁路桥梁。

此前仍在施工中的拉林铁路

藏木特大桥的合龙,也标志着拉林铁路全线的47个隧道、座桥梁主体结构均已完工。这条全长.48公里、设计时速公里、全线平均海拔超过米的铁路,预计将于年通车,从此结束藏东南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此前仍在施工中的拉林铁路

拉林铁路作为川藏铁路的一部分,是继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拉萨)之后的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

很多人是通过庆山的小说《莲花》第一次听说了林芝,林芝市的墨脱县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在小说家的笔下,那些迷失了生活意义的城市人,选择流浪去墨脱寻找心灵的皈依。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群有血有肉的建筑工人——他们被称作“建筑行业的吉普赛人”——从念青唐古拉山山脚,到雅鲁藏布江江畔,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故事。

今天想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个在铁路上绵延了祖孙三辈的故事。

张腾:在西藏修铁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张腾(右)和父亲张新锋

我叫张腾,陕西人。

我和我的父亲张新锋,一起参与了中铁电气化局拉林铁路四电工程林芝片区(下觉至林芝区间)项目的建设,主要负责铁路接触网架设。父亲是我的作业队长。

很多人提到西藏,脑子里浮现的是布达拉宫的雄伟瑰丽,是纳木错和羊卓雍措湛蓝的湖水。然而,对于我而言,提到西藏,我想到的是高寒缺氧的环境,是复杂的地质环境,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隧道。

雪后作业这些年,大家都喜欢说中国是“基建狂魔”,好像我们中国人天生就特别擅长架桥修路。其实,每一次看似水到渠成的“成功合龙”、“全线通车”背后,都是克服了无数施工挑战以后的举重若轻。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拉林铁路的修建也是一样,我说两个例子吧。

从拉萨到林芝这一段全长.48公里的铁路,跨越了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全线90%以上路段位于海拔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是目前中国在建高原铁路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

林芝的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我们的驻地就在林芝镇的嘎拉村,我们负责的是从林芝镇到下觉村大约公里的铁路接触网架设。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基本都是从平原地区来的,刚进藏的时候,面对高寒缺氧的环境,不仅人的身体适应不了,就连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也有明显的下降。氧气成了重要物资,上班配发氧气,驻地还有专门的吸氧室。

每次和家里人打电话,他们总是忍不住要叮嘱两句,要吃饱穿暖,要注意身体,别感冒。以前,我只当这些是唠叨,可自打进了藏区,不用他们叮嘱,我每天都会提醒自己千万别感冒,因为哪怕是小小的感冒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也会变得异常凶险。

拉林铁路从拉日铁路的协荣站引出,向南穿过冈底斯山脉进入雅鲁藏布江河谷,向东经过扎囊、山南市区、桑日、加查、朗县和米林之后沿尼洋河直抵林芝,总计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直接沿着雅鲁藏布江修建铁路,而是16次反复跨越雅江?

一方面是地质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尽可能避开沿线的寺庙、文物和村庄。

这样的设计虽然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但是,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开发对沿线历史文化建筑的影响。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铁路建筑工人。

年,中国修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时候,我的爷爷就是中铁电气化局的一名工人。

铁路建筑工人四海为家,常年漂泊在外,大家都管我们叫“建筑行业的吉普赛人”。

父亲张新锋的日常工作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很模糊的。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在外地工作,常常一年到头也回不来。以前不理解,总觉得父亲不通情感,脑子里想的只有工作。

等长大一些,渐渐从书本中了解到铁路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逐渐改变了想法。到第一次坐火车去远方,我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对他的职业产生了自豪和向往的心情。

年,我进入父亲所在的中铁电气化局工作,也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

去年,我和父亲一起在拉林铁路项目上待了半年,同事们都说我们这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我们俩白天去现场施工,晚上回来一起唠唠家常。有一次聊到以前的事,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哭出了声。第一次,我意识到他的内心也是很柔软的,是生活让他支撑起父亲的形象。

午饭

下班后

其实,谁会不想家呢?

我有个同事,每次跟我们说起他女儿就笑得合不拢嘴。

小姑娘特别乖巧,跟爸爸特别亲,基本上每天都要给爸爸打电话说想他,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家。去年,同事新买的房子装修好了。搬家那天,女儿发了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