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雄安记忆雄县奇人郭万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用药 http://pf.39.net/bdfyy/

▲西侯留掠影陈蕊/摄

雄安记忆:

雄县奇人郭万祥

文宋忠臣

郭万祥年出生,是西侯留村人。西侯留南靠县城,西临大清河。

万祥自幼好运动,尤其爱好游泳,长年泡在大清河里,练就一身好水性。他天生体格健壮,身体素质极好,肺活量大,头脑聪明,反应快,再加上他不惜力,练就了较强的爆发力,较长的耐力,另外他还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做出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做出了许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奇”事。

听五铺的魏占山老人讲,建国初期,大约——那几年吧,县里每年都组织体育运动会。那时,没有专业运动员,参赛的多是工人、农民、战士。万祥二十岁刚出头,还是个小青年,看样子远不如那些五大三粗的搬运工人,可他却拿了好几个第一。

建国初期条件差,缺乏各类体育器材,举重没有杠铃,就从武举后人家借了两个石砘子,也不分重量级别,谁举起的次数多,谁就是冠军。郭万祥凭着坚强的毅力,举了一次又一次,得了举重第一。后来铁饼、铅球、手榴弹也都得了第一。那么多工人、战士,那么多棒小伙儿,却输给了一个小青年,人们都感到“奇”了怪了。

接下来就更奇怪了,长跑运动员也都输给了他。众所周知,举重和长跑是两码事,跨界夺冠可不简单,那可是实打实赛出的成绩。自此万祥在县里有了名气。后来几年的县运动会他报哪项,哪项冠军是他的,那叫“灶王爷吃糖瓜儿——手拿把攥”。

到了年他被选进河北省体工大队,开始,田赛队和径赛队都争他,最后被领导们确定专攻“三铁”。那几年在全省大型赛事中获得多个第一。正当他准备在国家体坛大显身手时,谁知受家庭成分影响,中断了体育事业,一个“奇才”就此隐没。

其实在游泳方面郭万祥更是奇才,大概是年,保定地区曾在白洋淀举行游泳比赛,万祥凭着高超的游泳技术,劈波斩浪那叫一个快!把所有选手远远地甩在了后边。

他游泳速度为什么这么快?他除了身体素质毅力,还有一个原因——他是在大清河里练出来的。

那时的大清河常年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水流平缓,是孩子们的戏水乐园,河两岸的孩子们都会游泳,其中不乏佼佼者,然而谁都游不过郭万祥。

大清河到了汛期情况就不一样了,可谓天壤之别,山洪呼啸着奔来,涨满了河槽,漫上河滩,涨平了堤顶,由几米深一下子增到几十米深,河面由几米宽剧增到几百米宽,每到这时没有几个敢下水的。

或许有人说;白洋淀的水面比这宽得多,都是几里,十几里,几十里,白洋淀的小伙子哪个都能游个十里八里的。

那时的大清河常年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水流平缓,是孩子们的戏水乐园,河两岸的孩子们都会游泳,其中不乏佼佼者,然而谁都游不过郭万祥。

大清河到了汛期情况就不一样了,可谓天壤之别,山洪呼啸着奔来,涨满了河槽,漫上河滩,涨平了堤顶,由几米深一下子增到几十米深,河面由几米宽剧增到几百米宽,每到这时没有几个敢下水的。

或许有人说;白洋淀的水面比这宽得多,都是几里,十几里,几十里,白洋淀的小伙子哪个都能游个十里八里的。

那时的大清河常年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水流平缓,是孩子们的戏水乐园,河两岸的孩子们都会游泳,其中不乏佼佼者,然而谁都游不过郭万祥。

大清河到了汛期情况就不一样了,可谓天壤之别,山洪呼啸着奔来,涨满了河槽,漫上河滩,涨平了堤顶,由几米深一下子增到几十米深,河面由几米宽剧增到几百米宽,每到这时没有几个敢下水的。

或许有人说;白洋淀的水面比这宽得多,都是几里,十几里,几十里,白洋淀的小伙子哪个都能游个十里八里的。

潜泳,俗称扎没(mo)儿,扎猛子,游泳人都会。不过时间有长有短,一般的一、二分钟,三、五分钟。郭万祥一个猛子下去,可沉下十几分钟,游出一二百米。有时二十几分钟或超过半小时。就这点讲应该是出奇了。或许有人说,潜水员可潜几个小时呢,你别忘了,潜水员借助潜水服,潜水用具,像老郭不借助任何工具深潜的没有几个,算不上百万挑一,也得算万里挑一。

就他这点潜泳技术可派上了大用场。

雄县城西面、南面紧靠大清河,每到汛期县城就成了危险地带,河水平着堤顶,水平面超过房顶,一旦决口县城一片汪洋,机关、医院、学校、住宅都是灭顶之灾,损失就大多了,所以这段河堤就成了防汛重点,从侯留往南再折向东直到二铺村东,堤上几乎站满了防汛人。可人再多也防不住“管那涌”。“管涌”俗称“梢窟窿”多数是“地排子”(鼹鼠)打的洞造成的。管涌一旦漏水,越冲越大,往往造成决口。一旦发现管涌,从堤外侧堵很难堵住,最有效的办法是从内侧找到源头,从源头堵。

这个活儿可很不好干,堤内的水深往往十几米,二十几米,得潜入水底。水下情况复杂,水流又很猛,一不小心把人冲走,如果管涌大了还可能把人吸进去,活活闷死。没有人能干这个活儿,再说,潜水时间短不行,刚到水底又上来换气,活没干完,前功尽弃。

郭万祥行,他潜水的功夫特殊,一口气能憋十几分钟时,比别人长几倍。他对堤岸的情况非常熟悉,往往能准确地发现管涌。再加上他临阵不乱,无论多复杂的情况,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妥善处理险情,再就是他办法多,有毅力,无论多大的险情都敢上,潜下一次又一次,或用麦秸捆,或棉被塞进管涌,闭住水流。这是最危险的时候,很容易被吸进管涌。每当别人望而却步时,他总是迎难而上。

难怪,每到汛期县水利局局长先把他请到防汛指挥部,每天大米白面肉,外加四两酒,好吃好喝高待遇,日夜待命,没有特大险情不可动用他。前后究竟排除多少次险情,记不清了,总之他曾为雄县立过大功。

再说个事儿你就更感到“奇”了,你可能听说过王祥“卧冰求鲤”,你肯定没听说过万祥“潜冰抓鲤”。王祥“卧冰求鲤”是传说;万祥“潜冰抓鲤”是真事。王祥“卧冰求鲤”是趴在冰面上,说来没多大危险:万祥“潜冰抓鲤”是钻到冰板下面,一不小心葬身水底。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这事儿笔者亲眼见过。那是六十多年了,那天我路过瓦桥,看见桥西冰面上围了一圈人,早已凿开一个冰窟窿,一个人光着身子,头上戴着半个猪尿泡,腰里围着一个网兜,手腕上栓着长长的细绳,潜下冰窟窿,妻子攥着细绳,小心翼翼的守在洞口,不时轻轻拉拉细绳,给水里人指示洞口方向。一会儿潜冰人钻出洞口,网兜里装满了鱼,“哗”地倒在冰面上,几条大鲤鱼呱呱乱蹦,鳞光闪闪真招人喜欢。因此非常佩服这位潜冰人,仅知道他是侯留村的。多年了我一直惦记着这个事。

过了五十多年,也就是十年前,采访别人时得知那位潜冰人名叫郭万祥,是西侯留人,说他常骑个电三轮在广场遛弯儿,我即打电话约他见面。一席长谈了解了更多。

说来潜冰抓鲤的事儿,不是谁都能干的,首先潜水性能要好,沉下的时间越长,收获越大,不然刚到水底,又要回到水面换气,永远逮不到鱼。其次要有较强的耐寒能力,下到水底冷的浑身哆嗦,不行吧。耐寒能力不是一两天练出来的,往往秋后下霜开始每天下河洗澡,直到结冰,结冰后每天凿开冰下水冬泳,这点平常人也难做到。还有心理素质要好,胆怯,发慌都不行。

他说当年静海县有个叫王福清的人,住在河西李庄头村,长年在大清河里捕鱼,他捕鱼的方法很多,收获颇丰。万祥跟他学了好多捕鱼方法。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忘年交好友。有次大家闲谈,说到了冬天鲤鱼奇缺特贵。那时不比现在,现在有人工养殖,鲤鱼是常见的,那时鱼都是野生的,本来鲤鱼比较稀缺,平常日子少见,冬天就更珍贵了。王福清问:“你们愿意学冬天逮鲤鱼吗?”大家既感到新鲜觉得奇怪,七八个人纷纷表示愿学。秋后天气转凉,王开始带他们训练的耐寒能力,每天下水游泳,结冰后凿开冰面游,渐渐地都适应了。

结冰前他们沿大清河从上到下做了细致的探测,上起白沟河,下到张青口约莫百里都探到了,哪里有坑,哪里有洞,都记住了。原来鱼和人一样,冬天也愿意住在暖和的地方,坑、洞相对暖和些,是鱼类争相栖息场所,当然凡是住到坑洞的都是强者,也就是大鱼。深冬,王师傅带领弟子们沿河捕鱼,每到一地凿开冰洞轮流下水抓鱼,因为提前探寻了知道那儿有坑洞,肯定有鱼栖息,每次都是满载而归。还有次那坑的面积较大,凿开冰面众人一起下水群战,战果辉煌。

再后来,年年坚持的只有郭万祥等一两个人了。他经常单独行动,为防止出意外,总是带上妻子,在手腕拴条细绳由妻子拉着守在洞口。再后来就不拴绳了。每次都有笔不菲的收入。那时,有人家办酒席招待高贵的客人,需要鲤鱼,要多大的,要几条,提前和万祥预定。提前一两天,他就到河里去“拿”鱼。抓回后养在水缸里等人家来取,价钱自然相当可观。万祥说的很轻松,说是到河里“拿鱼”,仿佛偌长的大清河是他家的鱼池。

他最引以为豪的一次。

那年腊月快过年时候,他和三铺的王元两人推着一辆独轮车,载着两个长条筐步行到龙湾东面的王场村村西。大清河在哪儿有个弯儿,提前探测时,知道河底有个较大的洞,估计上下游十里的鱼都归那儿了。到那儿后,凿开一个冰洞稍作休息,太阳高点了,开始抓鱼。万祥先进入冰洞,潜到河底,找到洞口,鲤鱼感到有动静,探头出来,被划拉进网兜,再出来一条再抓一条,不一会儿网兜就满了。王元也潜下水来,接着堵在洞口接着抓。老郭把鱼倒进筐里,急忙返回去。俩人配合默契交替着守在洞口抓。那天收获超过预期,筐装满了就倒在冰上,白花花一大片,勾来好多看热闹的,大家帮着拾鱼。最后装满了九筐,大约4——5百斤鲤鱼,那可是当时的新闻!

郭老这点事儿够奇吧?还有更奇的呢!他敢下到40米深的井底捞锅锥。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机械打井技术还不成熟,各生产队常打一种锅锥井。这种锥像个大筒子锅,直径约70厘米,连在钻杆上一节一节往下钻,能钻40多米深。这种锅锥设计有缺陷,往往与钻杆脱扣,一旦脱扣很难打捞上来,锅锥丢了,井筒也得报废,连工带料那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生产队的损失无异于一场天灾,所以都不肯轻易放弃。常有人来请万祥捞锅锥。

万祥这人很厚道,乐于助人,有人来请从不推辞。尽管那时他已经50多岁了。那个活儿很不好干,首先得有胆量,得有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到地下三四十米深,井下情况复杂,一旦出事没人能救。再有深处的水奇凉奇凉的,凉的骨头疼,他深深知道那个滋味。三是那个活儿很难弄,井筒直径不足70厘米,人只能直着身子往下坐,战胜水的浮力下到井底,得费尽全身力气,下井时背后一根绳栓到腰上,胸前一根绳连着钢缆,摸到锅锥后只能站在锅锥上,猫不下腰,半蹲着固定钢丝,用钳子拧紧,然后再抻动背后的绳子示意地面拉绳,浮出井口。这个活儿除了他任何人都完不成,那一口气得憋半小时以上。他曾经多次为本县各公社打捞过,还应邀去天津大梁庄捞锅锥。

在大梁庄惊动了全村人,都来看这个敢潜下40米深捞锅锥的奇人,周围围满了人,还有许多妇女,他说:“干这活不能穿衣服女同志们避避吧”没人离开,深怕看不见这神奇的一幕。捞上锅锥后,大梁庄大队深受感动,和侯留大队结成友谊单位,帮助侯留发展工业,支援了许多机器设备。

综上所述,郭老算个奇人吧?

老人年愈九十,百岁在望,依旧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祝老人长寿!

?END?

文字/宋忠臣

排版/刘莎莎

图片/陈蕊

往期回顾

●图说雄安——雄县朱各庄镇陈家台村

●雄安杂谈:人和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雄安杂谈:切记,远离“网络垃圾人”

●胡各庄村温波书记治村“处方”(六)

●开拆了!年底前,河北44个省界收费站将取消,还有…

?金板凳

长按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