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的大奖赛得主美国McIntoshC以其‘声音丰富而准确’而得奖”——日本《StereoSound》、“失真确实很低仅为0.-0.%”——英国《Hi-FiNews》,以上就是著名音响杂志对McIntoshC旗舰前级最好的评价。C为McIntoshReferenceMusic旗舰器材,是McIntosh有史以来输入端口最丰富、噪声最低的前级。采取高规格、高标准的两件式设计,它使用分体式设计,将控制部分CC和音频放大部分CT完全独立于两个机箱之中。C左、右声道无论从电路设计抑或物理上都是互相独立,务求杜绝全部的微细干扰。它们之间通过一对特制的屏蔽线连接,通过遥控器和C前面板可以轻松操作控制。
在CT中,采取McIntosh设计的QuadBalancedamplifiers双单声道全平衡设计,以提升分离度与驱动力。此外,CT内搭载了6支12AX7a与6支12AT7电子管,比起C多用了4支电子管,如此一来可以降低每只电子管的工作负担,降低声音的失真。这台Mcintosh旗舰前级具备的端子相当丰富,除了具备6组XLR输入端子以及4组RCA输入端子接收数字信源的LineLevel信号。另外还具备MC与MM唱放功能,输入阻抗可依据唱头特性调整,让黑胶玩家可以调出自己喜欢的模拟声音。C还具备耳机放大功能,其输出功率可针对16Ω—40Ω、40—Ω、—Ω三段阻抗值调整,原厂宣称其耳放驱动力为Mcintosh所有产品中最强的。除此之外,C还为家庭影院玩家着想,提供HomeTheaterPass功能,由C负责调控主声道的音量,与家庭影院进一步整合。虽然C不具备任何数字输入端子,但原厂建议可以与同厂的D数字前级搭配使用。根据原厂提供的规格,C在最高音压下,总谐波失真为0.%,而他们还引用英国发烧杂志《Hi-FiNews》测量的数据,C在输出1V的正弦波信号时,总谐波失真率在20Hz-20kHz频率范围内,依旧仅有0.0-0.%,如此优异的规格,在晶体管机中已经实属难得,在电子管机中更是罕见。此外,C依然承袭McIntosh惯有的经典设计,包括黑色细丝纹镀钛不锈钢机箱以及蓝色变光输出电压指针,满足发烧友拥有McIntosh的渴望。
为搭配McIntoshC旗舰分体式前级放大器,代理商准备了输出高达两千瓦的McIntoshMC2KW六件式后级放大器,全国第一对TheSonusFaberSE凤凰定制版音箱。C前级令我印象深刻之处是十分扎实的音像实体感与音场刻画,尤其对音像高低差的描绘特别优异,例如自弹自唱的歌手,嘴型结像是在站立歌唱的头部高度,而弹奏的吉他形体就定位在腰部,大型交响乐团近处弦乐组至后方定音鼓同样有由低至高的分布,相较大多数音响系统只能清楚分辨音场左右及前后的平面分布,本套系统所施展出来的,可说是现场感极强的逼真舞台。还有,此套系统的音质醇美、细节丰富且厚实,由三角铁的敲击、弦乐的拉奏到大鼓的猛锤,各频段乐器的力度及表情刻画都非常深刻。由流行音乐、爵士乐、室内乐、交响乐、钢琴到管风琴等各类型音乐,C前级都轻松写意地呈现,允文允武、动静皆宜的从容气度,确实不是寻常前级办得到的。
播放享誉世界的大师级指挥家IvanFischer与合作无间的OrchestreduFestivaldeBudapest演奏的《Brahms:SymphonyNo.1》CD,音乐的份量很重,但C重播起来却是举重若轻,条理分明,毫无惧色。《Brahms:SymphonyNo.1》很难吗?对音响系统而言确实很难,这首交响曲一开始就是厚重猛烈的定音鼓敲击,连续将近17个小节,管弦乐团的声浪则如汹涌波涛一般,一阵又一阵地拍打前进,节拍更是复杂,要能在错综复杂的节奏系统中,条理分明地呈现第一乐章,音响系统非得要够稳重才可以。用C搭配MC2KW后级,表现出庞大、宽厚、雄劲的力道,弦乐群厚实中透出漂亮的光泽,旋律线条拉得又长又绵密,紧接着木管群带出柔软的对比,弦乐群跳弓拉奏的响应,再回到如波涛一般的荡漾回旋,而定音鼓一点一点地在背景轻敲响应,衔接重击的高潮,弦乐群再度紧绷推进,丰富的音乐表情不断变化。光是《Brahms:SymphonyNo.1》的第一乐章,我就已经完全陶醉在音乐里了。我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享受整首交响曲,第一乐章不及听完,我先跳到第四乐章,在一番波涛起伏之后听那著名的主题,那是很多人描述为“BEETHOVENSonateNo.10”的段落,C把均衡与对称的乐句,做了精彩的诠释。
认真地说,我很难直接分析出C的音响性能究竟好在哪里?在它身上多的是丰富温暖的音乐表情、多的是厚实宽阔的音乐场景、多的是绵密细致的音乐线条、多的是均衡大度的音乐气势,综合起来很难讲出哪里特别好,也很难讲出哪里有缺点;总之,C表现的全然是音乐,让人几乎忘了音响的存在,而这种难以分析的综合表现,确实只有顶尖的音响器材才能表现出来。我换上的曲目,NicolayRimsky的《杂耍者之舞》马上掀起高潮,节庆般的气氛由弦乐群掀起,接着三角铁轻快的敲击,引出嘹亮厚实的铜管群,工整的乐句此起彼落,音符的精灵轮番起舞,轻快而愉悦,C轻松地呈现宽阔庞大的音乐场景,三角铁清晰而不紧绷,把节庆的气氛自然地烘托出来,而ReferenceRecordings录音本身自然不压缩的特质,C也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铜管的嘹亮,弦乐的绵密,木管的轻快、打击乐器的份量,交织出丰富的音乐场面,既真实又有美感。
用C分体前级听音乐确实是享受,比如捷克作曲家AntonínLeopoldDvo?ák的交响曲《FromTheNewWorld》,匈牙利天才指挥家伊斯特凡?克尔特斯在Decca的录音是一张发烧测试名盘,其中的第二乐章更是经典,《GoingHome》的主题由木管娓娓道来,C把木管的音色表现得很美,稍微浓郁的木管气息,彷佛诉说着德弗札克的乡愁,而弦乐群的陪伴,更把音乐的孤寂感衬托得美不胜收,C分体前级不仅表现出各个声部自己的线条,也能让音乐融合为一,表现出和声之美。又像是著名小提琴家JoshuaBell演奏的《Tchaikovsky:ViolinConcertos》,乐团由弱而强,掀起高潮,接着是小提琴昂扬的独奏,这些音乐表情,一点都难不倒C,大场面沉稳扎实,独奏乐器的线条、质地、密度,更显活生亮丽。听这些古典经典曲目的录音,本身加料并不多,C前级轻易地把活生、清晰、层次分明的音乐本质呈现,即使乐曲很复杂,C也不会混乱模糊。还换上电影《夜宴》原声带,这张唱片为了电影的场景所需,录音就多了些加料,庞大低沉的低频段表现,其实有加了一些效果,在C上面我们可以听见低沉厚实,也可以感受到录音的斧凿之迹,可见C具备非常高的录音鉴别能力,重放音乐又美又真实。
李文斯顿泰勒的发烧民谣《她可爱吗?》相信发烧友都耳熟能详,曲子由口哨声开始,然后吉他轻松地伴奏着,别看就是口哨和吉他,要表现得好可不简单。过度强调高频,口哨声会变得尖锐刺耳,吉他也会干涩缺乏共鸣,要是音响系统太温和,口哨声会松软无力,吉他伴奏也轻快不起来。用C来听呢?均衡中呈现略微健康庞大的音相,口哨声轻快而有光泽,但却不显刺耳,尤其某些音阶吹得高的口哨声,拔尖而不刺耳,那种轻松愉快的表情真棒。换基督男爵的《我满脸笑容》,录音风格变化很清晰,空间感显得很开阔,衬托Swing摇摆的轻松,还带着小酒馆的气氛,C很真实地呈现录音的本质,我们可以听出这是一张录音室刻意营造的空间感,那是C重现录音真实感的实力,但也可以感受到录音中追求气氛营造的美感。接下来的《大河》是轻快的蓝调音乐,爵士鼓的节奏稳定地敲击出Boogie气氛,电吉他超速震动的音色衬底,黑人的唱腔加上铜管适时地穿插,整首蓝调活泼又有份量。
总结
McIntosh的C分体前级似乎没有特别的个性,而是忠实地表现音乐,如果硬要讲出个性,或许可以说它的音乐规模感比较好,速度更快一些、背景更安静一些、音乐形体更为凝聚、也带着适度的庞大感,但综合起来说,这些不都在表现录音的本质吗?精彩的表现当然也离不开MC2KW六件式后级放大器,其惊人的驱动力也是制服TheSonusFaberSE凤凰定制版音箱的关键,那爵士鼓、定音鼓干净快速的打击,电贝斯穿插的Solo,钢琴轻快的旋律节奏,每一处都干净利落,表情也非常自然。与过去我所听过的McIntosh前级比较起来,C分体前级依然有着庞大真实的气势,但细腻感增添不少,背景也更显漆黑,C分体前级表现出来的音乐之美,似乎比我过去听过的McIntosh前级都更棒,真实感也更上层楼,整体表现出难以言喻的权威感。C分体前级的音色并不特别华丽,它所呈现的音乐美感是自然真实,不添加额外的味道,也就是这番自然与真实,McIntosh追求了屹立半个多世纪而不懈,这累积68年的分体前级,音响老饕怎能错过?
器材规格
●总谐波失真:电平:0.%,唱放:0.05%
●频率响应:+0,-0.5dBfrom20Hzto20,Hz
●最大电压输出(平衡/非平衡):20/10VRMS
●输入阻抗(平衡/非平衡):50KΩ,25KΩ
●信噪比:dB
●平衡式输入端子:6组
●可选耳机阻抗值:16ohms-40Ω,40-ohms,-ohms
●电子管:6×12AX7a,6×12AT7
●功率消耗:75watts
●体积:44.45cm×15.24cm×45.7cm
●重量:12.3kg
原文刊载于《新音响》总期
越听越开心:麦景图McIntoshMA合并扩大机
胆石混合设计:麦景图McIntoshMA合并扩大机
叫我如何不着迷:内外兼具,万能的McIntoshMHA耳扩/DAC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