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c2i9w61.html 原创教书育人的华南农业大学收录于合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48个
7月26日-31日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赛
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
经过激烈角逐
我校植物保护学院教师徐汉虹
及其团队(张志祥、林菲、刘家莉)
荣获正高组一等奖
兽医学院教师梁晓欢
及其团队(马勇江、杨增明、李玉谷)
荣获副高组二等奖
实现了我校教师在综合类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而在此前举行的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
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
我校参赛教师(团队)共获得
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一等奖获奖人数和获奖总数排名均居全省第二
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我校教师获奖名单
大赛简介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十四五”期间《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中唯一的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单位承办。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实行校赛、省赛、全国赛三级赛制。
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赛区门课程的位教师(含团队成员)参加全国赛网络评审,共评审出一等奖63门课程,二等奖门课程,三等奖门课程。其中有门课程的位教师(含团队成员)进入全国赛现场赛,全国赛现场赛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环节,设理念与目标、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思政、过程与方法、考评与反馈、文档规范、设计创新8个评价维度。
学校高度重视本届大赛,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聘请了校内外专家学者、教学名师对参赛教师进行40余次的强化培训,精益求精、力求最好。参赛选手所在学院及其学科团队为参赛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提供了专业支撑,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本科生院、信息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全程为参赛教师提供保障服务。
奖项的背后
是无数人的付出
身为主讲教师的他们
又有怎样的感悟?
向下滑动
领略获奖主讲教师风采!
徐汉虹
正高组全国广东省一等奖
植物保护学院
?
徐汉虹,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珠江学者。研究方向为植物源农药,主讲课《植物化学保护学》等课程。曾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南粤百杰”等荣誉。
徐汉虹认为,上课是教师的天职,培养新农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教学既是综合的艺术,也是学术的综合。科学知识的传授既要丰富严谨,又要趣味横生,让同学们乐中学,学中乐。
他站在学生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充满激情地表达、传授,通过科教融合创出教学特色,破解生产难题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精益求精的学术风格和信息化技术的灵活运用是他教学成功的稳步阶梯。
梁晓欢
副高组全国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
兽医学院
?
梁晓欢,中共党员,兽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殖生物学。主讲《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等课程。主持国家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文章9篇。获华南农业大学年度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9-学年青年教师教学一等奖等荣誉。
梁晓欢认为,教学创新,是情怀信念下的精诚合作,是不忘初心的融合交叉,是在道路上学会奔跑,是传承下的厚积薄发。教学创新,是教师的使命,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聆听学生。教学创新不是为了新而创,返璞归真,学生才是创新的动力之源。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完美课堂,每堂课都是下一堂课的彩排。课堂上知识有限,想象力和好奇心无限,梁晓欢希望,学生眼中永远有好奇求知的光。
谭砚文
正高组广东省二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
谭砚文,中共党员,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评教授、“南粤优秀教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木薯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优秀指导老师。主讲《农业经济学》等课程。曾获评华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研究生任课教师、“我最喜欢的研究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第二届师德标兵,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
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主讲课程为农业经济学。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专著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面上及应急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多份成果获得国家、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部分成果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
在教学中,谭砚文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观察问题、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和“三农情怀”,激发学生献身于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志向和使命担当。
他总是这样教导学生:“只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在未来有所作为,为国家贡献力量。”执教近20年来,谭砚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近20年的教书育人经历,让谭砚文有深刻体会:只有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才能沉淀真情。只有将高尚的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为国家培养农经人才的使命和责任,才能饱含真情投入教学科研工作。
孙理超
副高组广东省二等奖
材料与能源学院
?
孙理超,中共党员,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复合新材料。主讲《家具与室内材料学》《家居新材料》等课程。主持国家基金、省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8项。曾获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工科组一等奖、广东省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一等奖等10项荣誉。
一路前行,一路回望,从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到教学创新大赛,比赛终会落幕,但教育教学创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永未改变。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爱上课堂,爱上专业是教师们不懈的追求。
未来,孙理超及其团队将继续秉持“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的教学理念,既注重学生掌握家居材料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重视学生价值观与品行的塑造,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
孙振刚
中级及以下组广东省二等奖
工程学院
?
孙振刚,中共党员,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南药智能机械装备、微特电机。主讲《电机学》《发电厂电气部分》等课程。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要参与了“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等省级以上项目8项。主持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项、广东省教改项目1项。曾获广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广东省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华南农业大学青教赛一等奖、“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古人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孙振刚认为,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思政和人文元素的有效融入,实现文理均衡。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项目任务设计、前瞻知识拓展,提升学生的逻辑、创新和思辨能力。教学要因材施教,通过多层次多维度教学,推动学生逐渐明晰个人规划发展。孙振刚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与学生结伴而行,教学相长,在共情中探索和升华。
姚朝龙
中级及以下组广东省二等奖
资源环境学院
?
姚朝龙,中共党员,资源环境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文大地测量学。主讲《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课程。主持国家、广东省各类基金7项。曾获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三等奖等荣誉。
姚朝龙认为,教学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他和团队努力构建知识与思想、个人与团队、过程性与终结性有机结合的多维度全过程评价体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理念,利用线上资源、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重构包含学科前沿、思政教育元素的课程内容,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样化深互动教学情境,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姚朝龙表示,“学无止境则教无止境,思无止境则研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会更加努力做教学路上的有心人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
朱艳科
中级及以下组广东省二等奖
数学与信息学院
?
朱艳科,中共党员,数学与信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学建模、生物医学统计方法。主讲《数学建模》《生物医学数据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华南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等6项荣誉。
通过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朱艳科及其团队受益匪浅。在备战中,通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同行们的点评,观摩其他优秀老师的讲课,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沉淀下来的丰富营养将是一生的财富。
朱艳科表示,通过这次比赛,自己更加体会到“教无止境”,在今后的数学建模教学中,要继续做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有心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
何晓芳
副高组广东省三等奖
植物保护学院
?
何晓芳,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昆虫行为学。主讲《普通昆虫学》《植物检疫学》等课程。主持国家基金1项,省级项目6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推广奖二等奖1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
“教无止境,创以致远。感谢课程团队,用近十年的积累打造出《植物检疫学》校级精品实践课程、省级一流线下课程。感谢教发中心持续近半年的培训与打磨赛课。每当山穷水迟疑无路时,专家、队友们的点评总让她看到了柳暗花明。”何晓芳表示,通过创新大赛,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从因时而变到主动求变,紧跟智能时代教学变革步伐,提升智慧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学创新,他们将一直在路上。
刘自强
副高组广东省优秀奖
农学院
?
刘自强,中共党员,农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主讲《遗传学》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曾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广东省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校大北农卓越教师奖等多项教学奖励。
刘自强认为,讲好课,是教师的工作和本职;育好人,是国家赋予教师的使命。教师要始终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学生教育上,做到“每课必备,每课必新”;课堂上,要认真组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构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践,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程思政”,优化“育人配方”、探索“栽培技巧”、助力“拔节孕穗”,帮助学生树立“为国强农兴农”的意识和使命感。
刘朝阳
中级及以下组广东省优秀奖
园艺学院
?
刘朝阳,中共党员,园艺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果树遗传育种,主讲课程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市级项目5项。曾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华南农业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青年教师教学二等奖。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使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新农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农科专业教师更应因时而变,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教学创新实践活动。
近年来,刘朝阳教学团队一直在探索农科特色专业课程教学新思路与新做法,此次教学创新大赛是对他们前期工作的系统总结与梳理,也是一次集中的检验与展示。刘朝阳团队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与鞭策,再接再厉,在培育农业时代英才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近年来,我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能力提升方面花大功夫、下大力气,纵向上传帮带,横向上你追我赶,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格局,为我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注入了巨大的吸引力和带动力。自8年以来,我校教师共有60人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比赛奖项,极大地提振了我校教师的自信心和综合竞争力,为学校“争创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争光添彩。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他们在讲台上默默耕耘
只为将知识浇灌进学子心灵
在华农,优秀教师还有很多
他们的哪门课程让你印象深刻?
在评论区和小新分享吧!
原标题:《创新教学拿大奖!这些老师的课你听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