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聘领盒饭那年花开月正圆官微戴孝,电 [复制链接]

1#

网生一代的娱乐心态远比影视创作者的预期要高,为了抓牢这群主要受众群体,在前期创作、后期制作、播出后的宣传营销过程中,影视创作者都要进行思维方式的“放飞”……

文:小考拉

俗话说“得九千岁者得天下”,现在的影视剧要想获得高收视率和点击率,拉拢年轻人是必需的。90、00后都生活在网生时代,面对这样一群受众,许多影视剧不再拘泥于传统,将“玩”带入到了当下的影视剧中,通过一些细小的元素来增加观剧者的乐趣,网络语言、网络表情都灵活运用在了影视剧中,非常受年轻人喜爱。

1

前期创作篇

许多观众发现,近几年电视剧网剧最大的改变,就是剧名越来越让人难以捉摸,直白阐述主题的剧名越来越少。比如最近播出的几部剧,就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秦时丽人明月心,春风十里不如你,人间至味是清欢,那年花开月正圆。

这些剧名的背后,都经历了改名的波折,《那年花开月正圆》原名《大义秦商》,《秦时丽人明月心》原名《丽姬传》,不得不承认,改名后的这些剧的确多了几份言情剧的旖旎柔情,这种诗情画意的取名带着朦胧感。除此之外还有小清新风的《何所冬暖,何所夏凉》、《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你这么爱我,我可要当真了》,文艺诗歌风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寂寞空庭春欲晚》、《不负如来不负卿》、《花谢花开花满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这其实是为了迎合年轻观众所做的改变,网络文学崛起时,受众多为80、90甚至00后。网络文学带动了IP改编风,在网络文学风靡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言情小说就是这类取名风格,为了体现网感,贴合年轻观众,让年轻观众在影视剧上有熟悉感,许多IP改编的剧就开始遵循网文取名审美,拿剧名来做文章。

为了调动年轻群体的观剧动力,许多剧在台词上大做文章,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特意制造吐槽点,并由角色的口来说出,达到“你们吐槽的点我都懂,但我就是不改”的趣味性。

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东华帝君在人间渡劫,做了一段时间的长胡子皇帝,返回天界后,凤九看着重走仙气飘飘路线的帝君,深情款款地来了一句“你还是这样好看,你在凡间的样子,有些丑。”屏幕外的观众恨不得冲进去握住凤九的手,原来你也这么觉得。

而《舞乐传奇》里的吐槽堪称“快狠准”。比如男女主角在逃亡过程中还停下来一会儿谈情说爱,立马就有一个角色开启diss模式:二位,敌人拿着家伙在追咱们呢,别谈情说爱了好吗?

除此之外,少主走哪造型就摆哪,被人质疑后,一语道破天机。

事实证明,官方吐槽最具喜感,编剧想要diss角色,简直是开挂了的节奏。

2

后期制作篇

如果说剧名和台词还得局限于剧集内容,做不到放开手脚大玩特玩,那么后期制作花的心思可就太多了。现在的剧不仅在片头片尾中可以做文章,就连正片中都开始随意开脑洞。比如最近播出的《亲爱的王子大人》中,就尤为擅长加主角脑内小剧场,以往的小剧场都是实景拍摄,这部剧却添加了许多二次元元素,配上主角夸张的表现,有了一种看真人动漫的感觉。

此外,不以字幕形式出现的注解,也经常出现在正片中,这样的注解带来的效果比通过角色台词说出来更为逗趣轻松。

现在运用卡通元素的剧也不少,《亲爱的公主病》中每集开头前以卡通故事展示剧情提要。

还有代表男女主角的小白熊与小公主两个卡通人物,都会让观众有满满的少女感和童心,从片头开始就让人感到轻松愉悦。

主角同样享受卡通人物待遇的还有《狐狸的夏天》,白兔总裁和狐狸小姐的爱情故事堪比童话,令人欲罢不能。

除了在画面上进行二次创作外,音效也被后期玩坏了。音效在百科中显示,是指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为的是增加场面的真实感和气氛。以往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大多是自然音效,比如风雨雷电、飞禽走兽的鸣叫。或者是模拟音效,模拟某些人物动作产生的音响,例如推门、放东西、磕碰等。但随着网络上内心“os”的出现,人物的心理独白也出现在了影视剧中,情绪音效随之诞生了。

最明显的例如韩剧《举重妖精金福珠》中,男女主角一旦遇上震惊的事,就会出现一个音效,一个男声发着一句惊恐的“what”。国内的影视剧运用这种表达主角情绪的音效也较为常见,《微微一笑很倾城》中,角色一旦表现得欢愉,就会出现一段欢快短促的人声哼唱。《爱情公寓》中这类音效出现就更为频繁,遭到打击时的玻璃碎裂声代表心碎,感到震惊时“Duang”的撞击声代表当头一棒。

这些代表角色情绪的音效出现后,更能带观众感受到角色当下的心情,哪怕角色的表情没有丝毫波澜,但只要这样的音效一出现,观众自然就能明白角色内心的反应和想法。奇怪的是,也没有具体规定哪一种声效就一定代表着哪种情绪,但善用网络符号以及表情传递情感的观众们,总能准确无误的理解到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音效中蕴含的寓意。

3

营销互动篇

以往的影视剧与观众互动不多,但随着网络的兴起,影视剧也开始注重营销,充分调动观众参与剧情,以及与剧集互动的积极性。网络互动的营销方式最为常见,随着剧情发展,剧集关键词上热搜,引起全民讨论已经是最基本的互动形式。有些周播剧,例如《求婚大作战》还可以根据观众对前段剧情的“捉虫”、“找茬”,在后段剧情中进行后期修改。

最近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大家最为关心的是宠妻狂魔吴聘的“待机”时间,观众每天替他数着在线的日子。在昨天播出的内容中,吴聘领了“盒饭”,然后,这部剧的官微头像就变成了戴孝的哭脸,官微带感情,还会随着剧情改头像,这就相当会玩了。

吴聘下葬后,周莹要开始独当一面,暴风成长,于是官微头像又变成了飘满金元宝,预示主角将走上人生巅峰的得意洋洋的表情。

此外,许多影视剧在开设官微后,会以虚拟人物自称,建立观剧日历提醒观众,还会在评论底下与观众互动。

虽然剧的类型决定剧集本身的气质,但略有反差萌的营销方式反而会引起大家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