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广东省地级市,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
这里的虎门炮台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关天培坚持抗击英寇的地点,附近有“义勇之冢”和“节兵义坟”。这里的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年),至年才基本建成。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名人!
卢礼屏
/p>
卢礼屏,名赓扬,又名卢根,生于年,广东东莞人。早期香港富商和功荫港岛的慈善家,为省港知名富豪绅士,捐出大量资金为族人修建祖坟、建祖祠和溥善堂、育婴堂,施医济药。年被推荐为香港东华三院总理,年申请创建保良局,并任首届总理,保良局是香港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慈善机构之一。卢礼屏乐善济施、扶贫济困的精神获得当时清政府和香港政府的广泛赞誉。其去世后后人为其建一祠堂(礼屏公祠),公祠落成之时,慈禧太后曾亲笔赐匾:“福善修仁”,表扬他热心公益的精神。祠堂至今保存完好,已列为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蒋光鼐
/p>
蒋光鼐,字憬然,广东东莞人,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淞沪抗战总指挥,民革的卓越创始人和领导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蒋光鼐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武昌保卫战、倒袁护法、北伐战争;“一·二八”事变时,他任19路军总指挥,毅然打响了正面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淞沪之战;年为反蒋抗日,他与陈铭枢、蔡廷锴成立福建人民政府;抗战期间,他历任第四战区参谋长、第七战区副司令等职。周恩来曾致函给他,尊敬地称道:“先生以抗日前导而为华南和平民主之支柱,力挽狂澜,举国瞩望。”
袁崇焕
/p>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明末抗清名将,著名爱国英雄、民族英雄。
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因魏忠贤而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除去魏忠贤,袁崇焕也得以重用。然而,袁崇焕在与皇太极一战中,却被诬陷与后金军有勾结,崇祯皇帝判其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曾著有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等。
民国初年,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对袁崇焕大加赞赏,认为他是能影响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人。年,北京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时,叶恭绰等联名上毛泽东,请求保护袁墓,毛泽东在回复中称袁崇焕为“明末爱国领袖”。
张家玉
/p>
张家玉,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南明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一。
张家玉生性聪敏,是个美如冠玉的大帅哥,精通经文诗词书画,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这一点对他日后影响很大,跟张煌言有得一拼,行侠仗义,结交甚广。
徐兆魁
/p>
徐兆魁,字策廷,号海石,广东广州府东莞人,明代大臣。
万历十四年(年)中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升山西监察御史。在任清察冤案,百姓感其活命之恩,为他建生祠。后任浙江监察御史,弹劾东林党人李三才。后历任太仆寺正卿、湖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天启六年(年),任刑部尚书。因忤犯魏忠贤而去职。
何真:
何真,字邦佐,号罗山,东莞员冈人(今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圆头山村)人,明朝东莞伯,卒谥“忠靖”。
何真为人宽厚,好儒术,与宋濂、方孝孺等人颇为投契。政令风行,以惠州城西私第为义祠,私田百余顷为义田,兴办义学。惠州方山西麓建有东莞伯祠以祀之。
罗亨信: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篁村人,明代名将。在国家危难时候,他镇守西北边疆,抵抗外族入侵,垂老之时仍挂帅退敌,为国立功,皇帝给予“赐俸荣归”的殊荣。
李章达:
李章达,广东东莞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又参加讨袁运动,历任孙中山警卫团团长、大元帅府参军等。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后,随廖仲恺办理党务。年参加福建事变,卢沟桥事变前参加民族革命大同盟,组织全国各界救国会华南区总部,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军法执行总监。年后参与筹备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州市副市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南方总支部主任委员等职。
王作尧:
王作尧,广东省东莞县厚街人。年考入广东军政学校,年入党。年在家乡组建抗日武装,后任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参谋长,防空司令部司令员,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吉民:
王吉民,又名嘉祥,号芸心,广东东莞人。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讲师、上海医学院医学史教授、教育部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医界指南》编辑、中华医学出版社社长、《中华健康杂志》总编辑等职。
林克明:
林克明,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高级建筑师,广东东莞人,毕业于法国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回国后为广州城市建筑设计立下汗马功劳。从海珠桥起,沿海珠广场、广州市政府、中山纪念堂一直到中山纪念碑,这条长达12公里,贯穿南北的广州中轴线,是广州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谐统一,有赖于林克明的直言与独特的设计眼光。广州市政府是林克明的另一扛鼎之作,其建筑风格、造型方式都是在“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下进行的。中山文献馆是林克明回广州后首个负责设计的项目,也是他第一次运用传统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的尝试。
卢子枢:
卢子枢,原名沛森,又名沛霖,以字行,号顾楼、九石山房、不蠹斋,广东省东莞市人。年与国画界同人于广州组织癸亥合作画社及国画研究会。年参加全国美展于上海。解放后参加美协广东分会为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精研国画,尤工山水,善鉴赏兼长书法。其山水从四王入手,历元季四大家,“上师董源,局势雄厚,笔法浓淡黑白干湿兼用,骎骎乎古,卓尔不群。”现有《卢子枢书画集》《不蠹斋友人书札》《中国一代书画名家卢子枢》等出版存世。
陈镜开:
陈镜开,年12月1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中国举重运动员。年6月7日,陈镜开以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创造了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
陈镜开先后任举重队教练员,曾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广东省体委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难能可贵的,得益于他的引领和感召,其弟陈满林、其侄陈伟强都拿了举重冠军,都破了世界纪录。在中国28个举重世界纪录中,陈氏叔侄就创造了16个,东莞石龙“一门三杰”成为流传四海的佳话。
你还知道哪些东莞历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