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兜爹三剑客
题图/大唐
当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除了回味精彩瞬间,更多的感受是,以青春的名义去努力,是件幸福的事。
在众多征战奥运的中国健儿中,特别是那些老将,无论走上领奖台,还是泪洒赛场,每个人都值得点赞。他们因为热爱而不停追梦的脚步,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用拼搏和汗水书写出最美的青春。
当32岁的苏炳添站在米跑道上,已不再年轻,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哪怕是过了短跑项目最好的年纪,他也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再拼一次,毕竟“人生能有几回搏?”
决赛场上,他夹在黑人中间,作为唯一的黄种人,格外与众不同,其实那一刻,苏炳添已经赢了。不仅是为了超越自己,更多的是享受比赛。从他第一次跑进10秒,到后来与各国“飞人”频频比肩,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
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他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飞人、亚洲之光”。要知道,米短跑提高0.1秒有多难,他从9.99秒到9.91秒用了三年,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感受得更真切。
这位广大网民口中“跑得最快的副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历代前辈的嘱托”。苏炳添用9.83秒告诉世界,中国速度没有极限,历史还会被打破。
比苏炳添大一岁的马龙,是大家心目中的“六边形战士”。
作为“中国队长”的他,不负重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目前唯一一个世界乒坛男子双满贯。在男团比赛结束后,马龙更新了微博,写道:“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国兵加油”。
任何高光时刻的背后,注定有奋力拼搏的身影。在此之前,马龙因伤病远离赛场长达8个月,那是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候,但他从没有想过放弃。
因为兵乓球对于马龙来说,已经成为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当身处低谷,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马龙没有犹豫,重披战袍,为国出征。因为,从来没有理所应当的金牌,也没有轻松赢得的比赛,惟有全力以赴。
美丽的人生无关年龄。
37岁的吕小军很幸福,在东京奥运会上用一块沉甸甸的金牌为自己庆生,这个礼物很特别。作为奥运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举重运动员,也是中国举重队唯一一个连续三次参加奥运会的选手。
这样的高龄,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高水平的状态,赢得了全世界喝彩,被誉为“军神”。由于举重与其他运动不同,不需要与他人贴身肉搏或面对面对抗,而是与自己身体较量,考验肌肉的配合,更考验的坚韧和耐力。
可以想象,平时的训练有多枯燥,吕小军不以为然,有着不同的心态。他觉得训练是最轻松的一件事,越练人越精神,整个状态都不一样。
尽管面临年龄增长,体能上的差距,加之肌肉的弹性度、牵拉、核心力量都不如以前等诸多困难,每天要在身体机能恢复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但吕小军没有退却,反而沉下心琢磨,研究训练,找到适合的方法,把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展现给全世界。
32岁的巩立姣圆梦东京,在女子铅球决赛中毫无悬念地赢得了个人第一枚奥运金牌。这个中国田径史上的传奇人物,连续7次参加世锦赛和4次奥运会,但最渴望的还是站在奥运会领奖台,最终她用实力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王者。
一路走来,伤痕累累。因为失败和成功都经历了,所以也就不怕了,巩立姣也更坦然了,暗下决心一干到底。每天投球次,举铁公斤,超出常人的严格自律和认真刻苦,这是她的成功秘诀。
为了这一刻,她足足等了21年。
坚持、坚韧、坚强,在巩立姣身上体现到极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她一直这样鼓励自己。只要努力,梦想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
“奥运新人”王涵,入选国家跳水队13年,还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亮相即惊艳,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和单人3米板银牌,成为向前辈看齐的“后浪”。其实,这个“后浪”今年已经30岁。让人变强的从来都不是奥运会金牌,而是通往金牌的路,大器晚成的王涵做到了。
还有,30岁的钟天使,在女子自行车团体竞速赛,从“零的突破”到勇夺第二金;34岁的张亮乘风破浪,拿下中国男子赛艇首枚奥运奖牌;32岁的董栋已是奥运会“四朝元老”,依然续写蹦床传奇,收获一枚银牌,为其奥运生涯画上圆满句号;34岁的“妈妈运动员”刘虹,让母爱与赛道并行,20公里竞走摘铜,诠释着竞技体育的魅力……
老将不老,YYDS!每个人都很了不起,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活出了想要的模样。请记住,永远都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即便它看起来已不再年轻。
比赛终会结束,但人生的路却很长,我们还要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重整行装再出发,以青春的名义去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必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米兜爹年8月8日于江城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