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举重若轻细思极趣,麓山之歌这些镜头 [复制链接]

1#

追了《麓山之歌》的前两集,已经完全被吸引住了。

男主角的“怪”,有之——教书走错教室、当评委被参赛者反怼、一言不合就大背特背圆周率、石英砂的硬度张口就来,端的是个醉心学术的科学怪人架势;

女主角的“悍”,亦有之——影视剧中极罕见的21世纪女技工形象,风风火火人如“焊枪”,蓝头盔一带就是一股子特立独行的酷范儿。

但吸引人的不止这些,最值得琢磨的还是细节里演员举重若轻的“对抗感”。

能上CCTV-1的剧,大多是有点“分量”的,有的“重”在历史感,有的“重”在民生事,但《麓山之歌》的重又是另一种。

这剧的“重”落在“实处”,是重工业,是电焊的火花、粗粝的钢铁、车间里巨大的机床,

钢筋铁骨,千吨万钧,真真正正“重量级”。

这份“重”是麓山重工老一代发家致富的老手艺,也让人很难不想起七八十年代的“铁饭碗”和工业辉煌,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这“重”似乎又逐渐变成了难堪的重负。一方面,是“轻飘飘”的金融、股票,一方面,是偏向传统却举步维艰的“真·大厂”——重工业,一重一轻的碰撞,不止在口头上,也在演员的演绎里。

高手过招,向来讲究一个四两拨千斤。

第一次碰撞来自“大厂”麓山重工内部,像歌曲的前奏,悄悄为所有后文埋下源头的伏笔。

集团高层的会议上,董事长一会议室大门,参会员工齐齐起立行“注目礼”,唯独座首的这位明总稳如泰山,安坐不动。董事长不怒不恼,张嘴却先关心起明总的腰伤来。

但细品之下,这儿人又似乎都话中有话。

董事长问腰伤,既有腰伤,何不早日退休休养?

而明总既然只是“老毛病”,尚不足以耽误他出席会议,又为何独树一帜地安坐桌前?

看似轻飘飘的一个动作一个问候,却把两人的微妙关系摆上台面。

静水流深,暗潮汹涌。

果然下一刻董事长便开始“变脸”问责

明总则站出来引经据典,从企业历史讲到员工黏性,看似一言不提“反对”,实则字字都在反对董事长的“重工换金融”计划。

一个担着企业发展的“重“,一个担着“老招牌”和员工生计的“重”,侯勇和田小洁这两位老戏骨的较量,当真是举重若轻,起势不动声色,后招却步步紧逼,三言两语,就牢牢抓住眼球。

第二次碰撞,“撞”在科学和技术,略带诙谐的旋律,是传统的“和弦”遇上时代的“鼓点”。

科学和技术,这两项本不相对,但钻研学术的怪咖卫丞对上靠手艺吃饭的技工金燕子,却是针尖对上麦芒。女强男弱设定本不算罕见,但这一对不同于常见的“职场白骨精x文艺暖男”,从内而外都别出心裁。

焊工技术大赛里,男生心细如发,走人文关怀路线,比赛里先看到的是有人烫伤,甚至因此想叫停比赛;

反而被烫伤的本人不拘小节,仿佛自己是金刚不坏之身,在火花飞溅里不担心烫伤落疤,只追求焊接技术更快更省更强。

比赛场上初次见面就拉开了楚河汉界,到了场下更是火花四射。

一个车门,三场“大战”,但个子高了大半头的理工男在力量的较量里“一时不察”惜败给身量娇小的女工人,这一文一武,男“秀才”遇上女“焊子”,这“女强男弱”看得人忍俊不禁。

当然,金燕子的“悍”也不是个例,麓山重工的上一代女工人,精通车、蹚、铣、刨、磨、钳、焊的全国劳模宋春霞,同样轻轻一个动作,就把男徒弟撂倒在地。

一个身后是老一代手艺人的“坚”和“守”,一个背着生活压力的“急”和“躁”

一来二去,“碰撞“不断。

但人与人的“不和谐音”终究只占那“四两”,背后的“千斤”不在他们自身,而是借由他们引申出的隐喻——

是重工业“旧辉煌”和金融业“新赛道”;

是老一辈代代钻研的“手艺”和新一代不断进步的“科学”;

是工匠情怀和金钱压力。

剧里孰重孰轻争论不休,如何平衡发展成为老大难,麓山重工能否起死回生牵动人心,其中有几多现实映照,暂且按下不表,只看这些看似轻描淡写却处处值得细品的细节,和全员不用力、不刻意,让人看到“生活”的表演,就让人追得上头,不得不感叹一句:

《麓山之歌》“歌”声初起,余音却已绕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