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我们中国是举重强国从中国文化历史来 [复制链接]

1#
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zkyy.com/

要说奥运会里最具“重量”的项目当属举重了,运动员在场上几乎都要举起来比自己体重多数倍的重量才能赢。广义来说,举重是使用杠铃、哑铃、壶铃等器材进行锻炼和比赛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各项体育运动中进行力量训练的重要手段。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动作方式的日益增多,竞赛活动的日益发展,举重运动实际上已经分化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竞赛项目。

1、竞技举重。以双手抓举和双手挺举为竞赛项目。

2、力量举重。以深蹲、卧推和硬拉作为竞赛项目。

3、健美运动。以身体的各种造型,肌肉的发达程度和体形的健美为内容进行比赛

东京奥运会举重冠军李发彬

举重最早兴起于哪个国家,一直众说纷纭。如果将举石担、石锁等举重物活动归属于举重的话,那么中国则可称为举重的发源地,但如果将制定比赛规则作为举重运动出现的标准,则应该是西方国家。举重是一项古老的运动,通过举重物来显示力气古已有之。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了猎取食物和防止猛兽的侵犯,不得不搬起或举起很重的东西,或者拿起有一定长度和一定重量的木棍进行自卫。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我们的祖先经常用举起重物来增强体质、发展力量和锻炼勇气,这就是初的举重。

在年前,古希腊就有了举重的记载。有一个名叫米隆的大力士,可以举起一头牛。希腊人最早利用专门器械来发展力量,增强体质,这种器械称为“哈特利斯”。它两头大,中间小,可以用手握住。锻炼时一手拿一个,既方便又可以做出很多动作来。罗马人在入侵希腊之后,又将这一简单锻炼方式进行了改造。将两块重石系于一根结实的棍子两端,以肩挑或手举的形式将其提起或举起以显示力量。而在中国古代,说起举重,有一人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在古代体育的舞台上,说到力士,人们首先会联想到举重,因为只有那种力大无穷的人,才能举起常人不可能擎举的重量。王充《论衡效力》对壮士和儒生之“力”作了这样一番比喻:“夫壮士力多者,打鼎揭旗;儒生力多者,博达疏通。故博达疏通,儒生之力也;举重拔坚,壮士之力也。”对于壮士而言,他的身体就是他的资本,他的力量展示也往往表现在举重方面。所以,中国史籍在谈及大力士时,首先要评价他的举重能力。在中国古代器物造型中,我们常可看到力士托举的支撑部位,表明古人对力士的崇尚和信赖。这些力士托举的器物造型,传递着举重运动的影像。比如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立架的关键部位上,就塑造出了铜人举重托架的精彩形象,6个举重铜人分别支撑编钟立架,反映了先秦时代崇尚力士的社会观念。

霸王举鼎

古人在练习举重时,首先选用鼎作为举重物。普通的鼎有三只脚、两只耳,便于抓握,不易脱手,因而常被大力士们当作扛举的器具。商周时期的鼎用青铜制成,大小不一,轻的几十斤,重则过千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扛举不同重量的鼎。徐州博物馆的一块汉画像石上面就刻画着举鼎的动作形象,力士抓住鼎的双耳,举过头顶。而在举鼎这行里,首推就是秦武王。秦武王身体硕健,喜爱举鼎,于是在他身边汇聚了海内著名的大力士,大力士们围聚在一起,举鼎较量。这种举鼎比赛,也叫扛鼎。《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秦武王曾经与乌获进行了举鼎比赛,古籍为之大肆渲染,《孟子注疏》卷一一《告子下》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有云:“秦王于洛阳举周鼎,乌获两目血出。”这说明乌获当时十分用力。

在一次举重时,秦武王用力过猛,动作失调,巨鼎掉下来砸碎了自己的胫骨。秦武王由此不治而死。《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史记》卷四三《赵世家》也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秦武王死时年方24岁,在位四年,是年为公元前年。秦人把武王之死的罪过全都加在盂说头上,处死了他全家。战国吴起将能举鼎列为选拔优秀军士的一个重要标准。楚汉时期的项羽、西汉的刘胥,都以举鼎留名史册。

唐代以后,举重内容趋向多样化,人们经常使用石制器具来练习举重,也有人利用现成的石碑作为举重器物。宋朝出现了举重用的石制器械,有石锁、石球、石墩等器物。举石锁、擎石球、掇石墩等成为老百姓传统的体育锻炼活动。石锁取形于古代铜锁,将石块中部凿空,留出一条适宜用手抓握的石柄,可用单手或双手进行练习。石墩是将较大的石块打成墩状,用于抱举训练。石球呈圆形,很难持举,练的是一股巧力。宋代《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了当时的举重名家,有天武张的“擎石球”、花马儿的“掇石墩”。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记载杭城诸色技艺人中“举重”一项,列举出郭介、端亲、王尹生、陆寿等人的名字。这个时候举重器械的样式已经有今天的雏形了。到清朝时,举石活动更为普及。

由于取材方便,在中国古代,举石的人最多。尤其看重能举起来镇宅护门的石狮子,举之者以此展示威风。如《元史》卷一六二《史弼传》记载蠡州博野人史弼:“膂力绝人,能挽强弓,里门凿石为狮,重四百斤,弼举之,置数步外。”

翘关的意思是举门栓。古代关城门要使用特大号的木门栓,叫作“关”。城门门栓甚重,一般需要多人共同举放,只有力量超群之人,方能独举门栓。早在春秋时期,举门栓就发展成一种举重运动,人们称其“翘关”。据说孔子是最出色的翘关者。《列子》卷八云:“孔子之劲能开拓国门之关。”北朝时期,翘关作为一种能力,被当作了军人招募的遴选标准。唐朝初年遴选禁卫军,开始把翘关当作考试项目,并特别强调翘关举重的次数。自唐太宗之后,武将选拔,离不开翘关测试。唐高宗初幸洛阳时,曾诏令官吏举荐军事人才,标准是“勇冠三军,翘关拔山之力;智兼百胜,纬地经天之才”。(《全唐文》)女皇武则天非常喜欢举重运动,她在设计武举科考项目时,专门把翘关加进去。让举重成为检验武人能力的标尺。

从历史记载来看,我国古代举重的发展,同武术、摔跤、射箭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些都是古时习武者的锻炼内容。因为那些使用重兵器的人,必须有着过人的体力。因此,举重乃是他们必练的一种项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