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国在体育运动上的举国体制不同,美国是真的普及了运动。美国人对于体育活动的爱好确实非我们所能比拟。特别是现在年轻人流行“躺尸”的宅文化时代,体育运动更是和很多人无缘。
但是有一个极为奇怪的现象:美国国内有数千万举重运动爱好者,参与度超过篮球、棒球等著名运动,甚至被奉为最时尚的健身运动。然而在奥运会百年历史上,美国人极少获得过举重冠军,就连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举重运动员都很少见。
要知道在美国电影中,大块头的肌肉男几乎是标配背景,而撸铁简直是肌肉男们最喜爱的展示力量的方式。
按理说,拥有这么普及的基础,再怎么差也不至于一块举重金牌拿不到吧?
然而事实就是那么诡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备受宠幸的举重运动
美国人对撸铁简直不能太喜欢,举重自然是家常便饭。无论男女,到在健身房举重几乎都是标准操作。美国人的这种爱好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
当年的英国坐拥日不落帝国的称号,闲来无事就要整出各种娱乐项目,马戏团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一。而马戏团不要误以为只有马戏,举重表演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这种喜闻乐见的娱乐运动自然被原本是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所继承。
想要在北美严峻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自然不易,强健的体魄就成为了对抗自然,吸引异性的重要标准。但是当时的条件有限,而举重就成为了成本低效果明显的健身方式。当然,那时候的举重和现在并不完全相同,除了看谁举的更重,还要看谁举的次数更多。
很显然,这种充满着男性荷尔蒙的活动让人们趋之若鹜。而女孩子们也会据此选择自己心仪的男性。来自女性的青睐,更加增添了男人们对这项运动的动力。
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办,风靡西方世界的举重项目就被列为了正式比赛。那一届奥运会,分为单手举重和双手举重两个小项。
到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超级大国,闲暇的时间更多。此时自然不用再像拓荒时代通过举重来增进力量,但是人们对举重的热情不减反增。举重俱乐部几乎是遍地开花,充分涵盖了老中青三个群体。
光练习自然不行,还要进行比赛,这样才能增进人们锻炼的热情。所以,除了人们众所周知的棒球、篮球和橄榄球比赛,美国的举重比赛同样办的热火朝天。虽然我们在世界举重比赛中拿金牌几乎是家常便饭,但是就普及程度而言,和美国真的没得比。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为何美国极少拿世界举重冠军
在美国,虽然普及程度高,人们参与的热情也极为高涨,但是在奥运赛场上美国人的表现就真的不够给力了。
因为他们酷爱举重,却始终没办法将它进行职业化。
原因很简单,相较于篮球、棒球和橄榄球等美国人喜闻乐见的职业运动,举重虽然经常也有比赛,但是仅仅停留在兴趣和热闹的层面。没有实现职业化,也就难以通过这个运动进行谋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举重的观赏性不强,趣味性不强,不具有职业化的价值。
所以,美国虽然举重普及度高,但是一直停留在业余的层次。据了解,美国国内的举重冠军每个月仅能依靠举重比赛赚取不到美元的报酬,亚军就更惨了,只能勉强赚到美元。仅凭这点收入,举重运动员连治疗伤病的费用都不够,就更别说养家糊口了。
但是我们就不一样了。
因为是举国体制,所以无论哪一种运动,只要进了奥运会的名目,背后就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同时也是大国脸面。同时因为是国家供养运动员,也就没有职业化收入太低的后顾之忧。不过这也和当时相较于美苏等体育强国而言,中国人的身体素质较弱,想要在奥运会上突破,就只能选择美苏这等强国并不太重视的领域。可以说这也是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
业余和职业选手之间的差距自然就此体现了出来。虽然我们的举重运动不够普及,但是拥有职业选手可以进行最专业的训练,拿到金牌自然也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当然除了职业化的原因,美国的举重难以拿到金牌还有其他的因素。
比如美国人虽然盛产肌肉男女,但是不少是通过激素的方式获得的,这个并非一定是主动意愿,在食物中可能就被大量添加了各种激素。而奥运会对兴奋剂的检查极为严格,所以,这些人大都会被排除在外。